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5917|回复: 33

九牧九房林蔇出仕的争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3 15: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争论由发现“唐朝散大夫检校太子詹亊賜紫金鱼袋上柱國赠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銘”( 简称府君神道碑銘)引起,該“府君神道碑銘”是林蕴为其父林披撰写的神道墓碑銘,現有两个版夲,一个收录於“南安林坂柯内林氏族谱”,一个收录於新加坡九龙堂家族自治会的“林氏大族谱”,前者说:“四明处士蔇”,后者说:“褔唐刺史蔇”,所以引起争论,並引发九牧林是父子九牧还是兄弟九牧的争论,现把两个版夲的“府君神道碑銘” 附录於后。
南安林坂柯内林氏族谱:
殷之三仁,始袓太师一枝别派分,遍于寰海。暨永嘉初,清河禄公,牧于合浦,始家温陵。至府君十六代,五百余載,绵绵蝉联,族茂于闽。乃降英灵,是生曾王父瀛州刺史玄泰,瀛州生大父饶阳郡守万宠,饶阳生府君,贈睦州刺史。朝廷以河南莫侯女陈氏,有采蘩之德,归于府君,封南安县太君。此府君以德形于家也。府君讳披,字茂彦。少聪悟,经。书。子。史,一览毕记。年方十五,手写六经传记。百家。子史,约千余卷。专攻隶草,迥得其跡。年二十,以经业擢第。授临汀郡椽曹,郡多山鬼,公著“无鬼论”。 刺史是樊晃表为临汀令,多政蹟。廉使李永昭器之,奏迁临汀郡别驾,仁风大举,薄俗率化,由是声闻朝野。御史大夫李公栖筠甚奏授朝大夫。检校。太子詹亊。赐紫金鱼袋。上柱國。府君志尚恬退,屡表请老,以苏州别驾致仕。於是解印归休,宗韶州六祖之教,友西岩。黄檗。苦竹三褝师。二十年间,不惊荣辱,有青蛇白雀之庆。后岭南广帅薛公景行德輝,荐授涼州都督,府君表辞不拜。故相國常公衮,廉知府君辞政,适苏台知己谢海南奖荐,因语宾倅曰:“观林公披出处,其犹龙乎!体慕安舒,志尚清洁,庒周所畏,得无志耶!”此府君所道光于郡也。呜呼!梦奠两楹,启手启足,薨于丘园。年八十有六,赠睦州刺史。葬于莆之波垠山。子九人:長端州刺史苇。次殿中侍御史藻。次橫州刺史著。次韶州司马荐。次通州刺史晔。先毌郑氏出也;次即不肖孤蕴,忝任邵州刺史。次金吾卫长史蒙,次同州刺史迈,皆毌陈氏出也;次四明处士蔇,庶毌朱氏出也。邑养之下,皆承义方,一门廉洁,家无长物,保守素业,常恐失坠。宝历元年嗣皇帝以教理为大治,内外长吏,追明前闻。蕴忝部竹符,被沾雨露,哀荣所感,逮及幽明。噫!泉山之南,抵于溟渤,千里之外,不啻万族,积德累庆,孰为我先。自端州至同州,皆有令子世飞文学,此为箕裘。“诗” 所谓:“诒厥孙谋,皆由府君训诲之所致也。陵谷倘变,世多阅人,不显不銘,何以昭德。銘曰:
显殷之德   有我仁袓
匪忠不生   生必主士
粤自温陵   世逾十五
或化以文   或专以武
绵绵不绝   自耀门户
天纵有德   挺生府君
特达聪明   志在清云
幼专文学   和气不群
进退规矩   家邦必闻
有子有孙   以保吾门
岩岩莆阳   枕彼波泿
山媚以輝   系我尊魂
曰月虽无   道德可尊
仰号松柏   泪洒备痕
孤哀子,朝散大夫。尚书礼部员外郎。拜邵州刺史蕴泣血书。

新加坡九龙堂家族自治会“林氏大族谱”:
殷之三仁,沗系少师,枝别派分,遍于寰宇,晉永嘉未,清河禄公牧于温陵,至府君十六代五百余载,绵绵蝉联,族茂闽州。乃降英灵,生曾王父瀛州刺史讳玄泰。瀛州生大父饶州太守讳万宠,饶州生府君,讳披,字茂则。聪明特达,善受师教,目所一览,必记于心。年十有五,自写六经百家子史约千余卷;攻鈡繇隶草,迥得其迹。年二十,以经业櫂第,授临汀郡曹掾。郡多山鬼,公著“无鬼论”。 廉使李承昭器之,奏涭临汀别驾治州亊,俗习人化,不肃而成,声闻阙下。御史大夫李公栖筠奏授检校太子詹亊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國。
解印归休,宗曹溪六祖之教,友西岩。黄檗。苦竹三禅师。四十年间,不惊荣辱。有青蛇白雀之庆,默而不言。后岭南广帅薛公。景行德輝,奏授涼州都督,送诰,拜而不受。故相國常公衮廉问褔建,知府君辞苏台知已谢南海奖荐,语于宾倅曰:“观林公出处,其犹龙乎!”
肢体安舒,志尚清洁,庒周所畏,得无是乎?此府君所以道光于邦也。
鸣呼!梦奠两楹,龄符致仕,启手启足,薨于丘园。
长子端州刺史苇。次子殿中侍御史藻。次子橫州刺史著。次子韶州司马荐。次子通州刺史晔。次子邵州刺史蕴。季子金吾长史蒙。季子同州刺史迈。季子褔唐刺史蔇。色养之下,皆承义方,一门廉洁,家无长物,保守素业,常恐失墮。
宝历元年,嗣皇帝以考治为大,诏内外长吏,追显前门。蕴忝部竹符,被沾雨露,哀荣所感,逮于幽明,赠府君为睦州刺史。
夫人琼州郑氏,生苇。藻。著。荐。晔;封南安县太君莫侯陈氏,生蕴。蒙。迈;朱氏,生蔇。
鸣呼!泉山之南,抵于溟渤,千里之外,不啻万旅,积德累庆,孰为我先!自端州至褔唐皆有令子,世习文学,以衍箕裘,“诗” 所谓贻厥孙谋,皆由府君教诲之所致也。陵谷倘变,世多阅人,不显不铭,何以昭德?
铭曰:
显殷之德    有我仁祖    匪忠不生
生必主土    粵自晋安    世逾十五
或攻以文    或专以武    绵绵不绝
自耀门户    天纵有德    挺生府君
特达聪明    气在青云    幼专文学
和光不群    进退规矩    家邦必闻
有子有孙    以保吾门    岧岧莆阳
枕被波垠    山嵋川輝    系我幽魂
曰月虽逝    道德可尊    仰号松柏
泪洒血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4 20: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好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08: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铭文为林蕴所撰,立石于唐敬宗宝历年间,五十年后黄巢兵过被毁。现两个版夲的“府君神道碑铭” 是在族谱中发现,不是原碑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01: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族谱里的这种的东西,一看就是虚构的


···没啥好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1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蕴所撰《睦州刺君神道碑铭》,是明代名士俞钊(梯云斋记):“唐林蕴立券就...墓南原有《睦州刺君神道碑铭,铭文为林蕴所撰,立石于唐敬宗宝历年间,五十年后黄巢兵过被毁。有莆田将修复九牧林古迹。修复“三台拱曜”,左右建碑廊各一座,设置“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 ”等碑刻文物。有“南安林坂柯内林氏族谱”;“ 新加波九龙堂家族自治会林氏大族谱”;“ 莆田前埭林氏大宗谱” 等族谱的记载,你说族谱里的東西,一看就是虛构的,你没提出一奌根据,也沒说出一奌理由,你这是武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9: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09-6-7 19:57 编辑

把林邵州集中的版本也拿出来晒一下。
诰授奉直大夫 文渊阁校理 翰林院编修 国史馆总纂加六级七次 福州 陈寿祺 编
大清 贡生 福鼎 王遐春 刊。
嘉庆17年壬申二月。
序言中讲林大鼐所见刻本就是目前的这个样子,是与不是,我也不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1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拓片保留,或者同期的书籍留下,存疑还是应当允许的。一般不能拿后来的东西去映证前面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21: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去看一下《八闽志》 明 黄仲昭纂和《闽书》明 何乔远纂的这二本书,再来起题目讨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0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zflw 于 2009-6-8 22:14 编辑

如果真的要考证的话,
明代的东西也是不能作为任何证据的!恰恰相反,嘉靖正是族谱疯狂作假的开端····
第一,林蕴没有文集留下,只有几个文章
第二,优先要查宋初编订的《文苑英华》,这本大部头的书的意思可以去百度看看
第三,可以查清嘉庆编的《全唐文》,作为参考
第四,虽然我没有查过,但我确信林蕴或者九牧其他人不存在这个墓志铭
第五,如果真的需要,我可以查查,再把林蕴或者唐代所有林氏的作品拍成照片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7: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篇文章:“谈[府君袖道碑銘]版夲之差异”
囗村    林立柽
我觉得他们不是讨论[府君神道碑銘]有没有,而是那个版夲比较接近原文,当然,对[府君神道碑銘] 的存在“不信`”,“存疑”, 不是不可,而是不能武断说“作假”
  立柽宗长:
714曰信悉,因查考有关资料,迟复为歉。
关于披公生卒年,我们是根据莆田县志,莆田市志为准确定的。而县志,市志所根据的原始资料,我们正在努力查询,待有结果后奉答。新编莆田市志正在印订中,特寄奉原文打印稿一份,如有必要,请附带刊出,以供各地宗亲参考。
至于林蕴所撰[府君神道碑] 各地文夲存在差异。莆田所能见到的族谱如“西河谱”“ 渚林谱”, 大体与新加坡九龙堂家族自治会[林氏大族谱] 相同,即无记载披公“年八十有六”, “葬于莆之波垠山”(与“葬登渚后垄之原矛盾), 而蔇公之官职皆记为褔唐刺史”. 南安柯内谱所录可能比较详实. 但文字错误也不少. 据我看,“新加坡谱似乎是经后世人整理过的, 南安谱抄录也可能与原文有出入. 故现在只能二谱并存以待考了.行实一文, 莆田这边从未见过(或讦是我们手头材料有限), 且文字几乎全是抄袭[神道碑] 故其可信度较低.
现摘录南安谱一些文字错误, 以供校订时参考.”怡袓太师大多数文夲作忝系少师”;”黃蘖应改为黃檗”, “椫师应为禅师”, 故相國常公……”新加波谱文理似较通顺;丘圆应为丘园”; “教理为大治……”似为以考治为大, 诏内外长吏……” (“误为”) “应改为”; “万族旧谱为万旅”. “此为箕裘别夲作以绍箕裘以衍箕裘”, 莫衷一是. “岩岩莆阳应改为岧岧莆阳”; “清云应为青云”. “山媚以輝应改为山媚川輝为好; 另文未署名官职似有误, 如多了朝散大夫”; “礼部应为水部”.等等.
以上所述, 不知是否见妥, 希宗长不吝赐教, 至盼.
特此奉复. 顺颂
编祺


  

                    2002725于莆田
村鸣宗贤:
來信收悉, 非常感谢您对我标注披公[神道碑][行实]所提的卓见.
对比南安坂柯內谱所收, 与他谱所收的[神道碑], 我觉得南安谱更接近蕴公原文. 理由之一是: 南安谱[神道碑]比他谱多了一段: “朝廷以河南莫侯女陈氏, 有釆蘩之德, 归于府君, 封南安县太君. 此府君以德形于家也.” 陈氏夫人是蕴公生母, 书此一段, 乃人子对慈母之常情. 后人删去, 显然是认为: , , 朱三位夫人, 独述陈氏之德, 恐有偏颇. 其二是: 蔇公没写官职, 只列四明处士. 我认为这是原文, 因蔇公在父逝时年尚小, 仕途未腾达; 或因蔇公原夲是四明处士. 古代处士是不入仕途, 不愿当官的, 他的官职是去世后, 因子孙贵而荣及先人.
误为”, “误为”, “误为”, 指的对, 是错别字.
殷之三仁, 始祖之师”, 忝系少师要好. 忝是谦词, 文中蕴公自谦忝任邵州刺史即是. 蕴公写太始祖比干公, 不可能用, 而直叙始祖太师”(太师为唐太宗所封) 更恰当.
年八十有六应有所据, 决非杜撰, 要査一下县志终年69之据. 两者要仔细考证, 那一说正确. 我看过明代一些神道碑”, 皆有记载享年若干, 唐代想必亦然.
嗣皇帝”, 皇帝另起一行, 并顶格, 是古人对帝王及有爵位人的尊重, 这是行文必遵之格式.
南安谱皇帝以教理为大治, 內外长吏, 追显前闻.” “教理是儒教之道理; “长吏为地位较高官吏之统称, , 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 , 晉之后多指县令长和郡守; “追显前闻为追认表彰过去的功绩. 連接下文蕴忝部竹符”, 表迏了蕴公奉上命写[神道碑]的原意.
新加坡谱皇帝以考治为大, 诏内外长史, 追显前门, 忝部符竹”. “考治不如教理包含的意义大; “长史长吏之误; “前闻误为前门”; “前缺了, 都不太通顺.
如将南安谱中的”, 改为新加坡谱中的”, 则为皇帝以教理为大, 诏内外长吏, 追显前闻.” 这样会更好些. 此意见再斟酌之后定.
泉山之南, 柢于溟渤, 千里之外, 不啻万族意思是: 泉山以南, 直厎大海, 千里之遥, 其间不止有万千家族(, 不止之意). 接下文积德累庆, 孰我为先.” 意思是: 在众多家族中, 积德而累有吉庆恩赏之亊, 谁能比得上我们家族呢? 所以“万族”不可改为“万旅.
南安谱“故相国常公衮,廉知府君辞政,适苏台知已谢海南奖荐。。。。。。”与新加坡谱“故相国常公衮,兼问福建,知府君辞苏台,知己南海奖荐。。。。。。”后者较前者要好。[旧唐书。常衮传]:“(衮)建中元年(780)迁褔建观察使。。。。。。”证实衮确有“兼问福建”之事,“辞苏台”应为辞去苏州别驾。
各谱用词略不同,但意思差不多,就不必改动。如“此为箕裘”与“以绍箕裘”“以衍箕裘”,“岩岩莆阳”与“岧岧莆阴”岩岩,岧岧都是高大巍峨之意;“山媚以輝”与“山媚川輝”两者皆可用;“清云”与“青云”意亦相同。
后署名部分,南安谱多了“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官名,从五品下)。尚书礼部员外郎,别的谱是“水部”,莆田县志也用“礼部”。还是保持南安谱原文为好。
莆田县志[林披传],我意暂不必在[林氏研究] 刊出。因此文是简缩[神道碑] 而成,写的是否准确,还值得推敲,如:
“授临汀郡椽曹,郡多山鬼,公著[无鬼论]。刺史樊晃表为临汀令,多政绩。”“郡多山鬼。。。。。。”一段写成“当时临汀人多信鬼神,他僎写[无鬼沦],使民众觉醒”尚可,接下去写为“刺史樊晃把此亊向朝廷启奏,他因而授为临汀令”。原文并没说披公因著[无鬼伦] 而升迁。樊晃“表为”应包括他的所有政绩,决非只有著[无鬼论] 亊。
“诏授检校太子詹亊”中的检校与太子詹亊是两个官职,应用顿号断开。
“以苏州别驾致仕”意为:在苏州别驾位上退休。县志为“但任职不久就弃官归故里”。用“弃官”不如用“退休”为妥。“致仕”(退休)是皇帝批准的,“弃官”是自己挂印离职。
以上不当之处望予指正。
                     林立柽


200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17: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篇文章:“谈[府君袖道碑銘]版夲之差异”
囗村    林立柽
我觉得他们不是讨论[府君神道碑銘]有没有,而是那个版夲比较接近原文,当然,对[府君神道碑銘] 的存在“不信`”,“存疑”, 不是不可,而是不能武断说“作假”
  立柽宗长:
714曰信悉,因查考有关资料,迟复为歉。
关于披公生卒年,我们是根据莆田县志,莆田市志为准确定的。而县志,市志所根据的原始资料,我们正在努力查询,待有结果后奉答。新编莆田市志正在印订中,特寄奉原文打印稿一份,如有必要,请附带刊出,以供各地宗亲参考。
至于林蕴所撰[府君神道碑] 各地文夲存在差异。莆田所能见到的族谱如“西河谱”“ 渚林谱”, 大体与新加坡九龙堂家族自治会[林氏大族谱] 相同,即无记载披公“年八十有六”, “葬于莆之波垠山”(与“葬登渚后垄之原矛盾), 而蔇公之官职皆记为褔唐刺史”. 南安柯内谱所录可能比较详实. 但文字错误也不少. 据我看,“新加坡谱似乎是经后世人整理过的, 南安谱抄录也可能与原文有出入. 故现在只能二谱并存以待考了.行实一文, 莆田这边从未见过(或讦是我们手头材料有限), 且文字几乎全是抄袭[神道碑] 故其可信度较低.
现摘录南安谱一些文字错误, 以供校订时参考.”怡袓太师大多数文夲作忝系少师”;”黃蘖应改为黃檗”, “椫师应为禅师”, 故相國常公……”新加波谱文理似较通顺;丘圆应为丘园”; “教理为大治……”似为以考治为大, 诏内外长吏……” (“误为”) “应改为”; “万族旧谱为万旅”. “此为箕裘别夲作以绍箕裘以衍箕裘”, 莫衷一是. “岩岩莆阳应改为岧岧莆阳”; “清云应为青云”. “山媚以輝应改为山媚川輝为好; 另文未署名官职似有误, 如多了朝散大夫”; “礼部应为水部”.等等.
以上所述, 不知是否见妥, 希宗长不吝赐教, 至盼.
特此奉复. 顺颂
编祺


  

                    2002725于莆田
村鸣宗贤:
來信收悉, 非常感谢您对我标注披公[神道碑][行实]所提的卓见.
对比南安坂柯內谱所收, 与他谱所收的[神道碑], 我觉得南安谱更接近蕴公原文. 理由之一是: 南安谱[神道碑]比他谱多了一段: “朝廷以河南莫侯女陈氏, 有釆蘩之德, 归于府君, 封南安县太君. 此府君以德形于家也.” 陈氏夫人是蕴公生母, 书此一段, 乃人子对慈母之常情. 后人删去, 显然是认为: , , 朱三位夫人, 独述陈氏之德, 恐有偏颇. 其二是: 蔇公没写官职, 只列四明处士. 我认为这是原文, 因蔇公在父逝时年尚小, 仕途未腾达; 或因蔇公原夲是四明处士. 古代处士是不入仕途, 不愿当官的, 他的官职是去世后, 因子孙贵而荣及先人.
误为”, “误为”, “误为”, 指的对, 是错别字.
殷之三仁, 始祖之师”, 忝系少师要好. 忝是谦词, 文中蕴公自谦忝任邵州刺史即是. 蕴公写太始祖比干公, 不可能用, 而直叙始祖太师”(太师为唐太宗所封) 更恰当.
年八十有六应有所据, 决非杜撰, 要査一下县志终年69之据. 两者要仔细考证, 那一说正确. 我看过明代一些神道碑”, 皆有记载享年若干, 唐代想必亦然.
嗣皇帝”, 皇帝另起一行, 并顶格, 是古人对帝王及有爵位人的尊重, 这是行文必遵之格式.
南安谱皇帝以教理为大治, 內外长吏, 追显前闻.” “教理是儒教之道理; “长吏为地位较高官吏之统称, , 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 , 晉之后多指县令长和郡守; “追显前闻为追认表彰过去的功绩. 連接下文蕴忝部竹符”, 表迏了蕴公奉上命写[神道碑]的原意.
新加坡谱皇帝以考治为大, 诏内外长史, 追显前门, 忝部符竹”. “考治不如教理包含的意义大; “长史长吏之误; “前闻误为前门”; “前缺了, 都不太通顺.
如将南安谱中的”, 改为新加坡谱中的”, 则为皇帝以教理为大, 诏内外长吏, 追显前闻.” 这样会更好些. 此意见再斟酌之后定.
泉山之南, 柢于溟渤, 千里之外, 不啻万族意思是: 泉山以南, 直厎大海, 千里之遥, 其间不止有万千家族(, 不止之意). 接下文积德累庆, 孰我为先.” 意思是: 在众多家族中, 积德而累有吉庆恩赏之亊, 谁能比得上我们家族呢? 所以“万族”不可改为“万旅.
南安谱“故相国常公衮,廉知府君辞政,适苏台知已谢海南奖荐。。。。。。”与新加坡谱“故相国常公衮,兼问福建,知府君辞苏台,知己南海奖荐。。。。。。”后者较前者要好。[旧唐书。常衮传]:“(衮)建中元年(780)迁褔建观察使。。。。。。”证实衮确有“兼问福建”之事,“辞苏台”应为辞去苏州别驾。
各谱用词略不同,但意思差不多,就不必改动。如“此为箕裘”与“以绍箕裘”“以衍箕裘”,“岩岩莆阳”与“岧岧莆阴”岩岩,岧岧都是高大巍峨之意;“山媚以輝”与“山媚川輝”两者皆可用;“清云”与“青云”意亦相同。
后署名部分,南安谱多了“朝散大夫”(朝散大夫官名,从五品下)。尚书礼部员外郎,别的谱是“水部”,莆田县志也用“礼部”。还是保持南安谱原文为好。
莆田县志[林披传],我意暂不必在[林氏研究] 刊出。因此文是简缩[神道碑] 而成,写的是否准确,还值得推敲,如:
“授临汀郡椽曹,郡多山鬼,公著[无鬼论]。刺史樊晃表为临汀令,多政绩。”“郡多山鬼。。。。。。”一段写成“当时临汀人多信鬼神,他僎写[无鬼沦],使民众觉醒”尚可,接下去写为“刺史樊晃把此亊向朝廷启奏,他因而授为临汀令”。原文并没说披公因著[无鬼伦] 而升迁。樊晃“表为”应包括他的所有政绩,决非只有著[无鬼论] 亊。
“诏授检校太子詹亊”中的检校与太子詹亊是两个官职,应用顿号断开。
“以苏州别驾致仕”意为:在苏州别驾位上退休。县志为“但任职不久就弃官归故里”。用“弃官”不如用“退休”为妥。“致仕”(退休)是皇帝批准的,“弃官”是自己挂印离职。
以上不当之处望予指正。
                     林立柽


200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2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zflw 于 2009-6-9 21:57 编辑

最近讲话还是不太注意,哎,失败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23: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上面的考证和林邵州遗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有书不看,自己在那琢磨,例如“皇帝以考治为大”,明显是孝治嘛,还有什么““诏授检校太子詹亊”中的检校与太子詹亊是两个官职,应用顿号断开。”,先看看职官志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9: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帖子:“九牧九房林蔇出仕的争论” 说的就是[府君神道碑铭] 的发现,不同的版夲,不同的说法,才引起争论,围繞[府君神道碑铭] 的发帖,都对主题,你说它是作假,一看就是虛构的,这是你的看法,我说不能武断说“作假”, 也是我的看法,並不妨碍[府君神道碑铭] 的考证,也沒有只是停畄在所发帖子的程度,我说的有不对的,不妥的,你都可以指出來,同样,你说的不对的,不妥的,我也可以指出。你9#帖我好好看了,你说明代的东西是不能作为任何证据的,可是你又要优先查宋初的[文苑英华] 可以査清嘉庆的[全唐文],这就呌人旡从理解,再说,我引明[梯云斋记] 的记载(包括莆田俢九牧林古迹设置[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 碑刻,各族谱[府君神道碑铭]的记载)只是为[府君神道碑铭] 命题的理由,沒有说是证据,不用考证了。我也不同意“不能拿后來的东西去映证前面的历史”, 其实谁都这样做过(包括你自己),在“后來的東西” 沒有考证出是错误的时侯,是可以引用的。司马迁是汉武帝(公元前140~87年)时侯的人,他的[史记] 记载到商共和元年的纪年,人们都引用,通过出土文圽的考证,[史记] 前的历史大多敉是对的,人们也用它去映证前面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你那后来的东西是无据的东西,例如林成彬的林藴诗三首一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0: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新发的赠睦州。。。神道铭文,错误百出,也无根源,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5: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府君神道碑铭]是无据的東西么?"后來的東西"是指后人记载.编辑[府君神道碑铭]而已,如果有[府君神道碑铭]拓片保留,还争论什么?还要你讨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17: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有说福军神道碑铭是无据的东西,我只是说存疑,请回到我最上面的帖子细看。正因为没有拓片,我才说存疑,又没有坚实的证据,一般(注意是一般)后来的东西不能用来映证历史的东西。
我所反对的是你那新开的乱七八糟的神道碑铭文,以及类似用林成彬编的东西来讨论林藴的诗三首一类,问你根据,‘没有’ ,后人编辑的。也要看后到哪嘛,今人编的,没有根据,就更要不得了。

这个帖子,我不会再讨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讲话还是不太注意,哎,失败的我
这里真是不好意思,对不起各位了。



明天我去把唐代姓林的文章都用照片贴上来吧,尽可能的
(唐代没有几个姓林的,唐代以前更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9 2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诸兄推荐下例几本书,看了可能对林氏研究有更多的发言话语
《史记》                汉    司马迁撰
《汉书》                汉    班  固撰
旧《唐书》              后晋  刘  煦监修
新《唐书》              宋    欧阳修撰
《明史》                清    张廷玉总撰
《淮南子》              西汉  淮南王刘安编
《元和姓纂》            唐    林  宝撰
《白石樵唱》            宋    林景熙
《林景熙诗集》          宋    林景熙
《竹轩杂著》            宋    林季仲
《艾轩集》              宋    林光朝著
《和靖集》              宋    林  逋著
《武溪集》              宋    余  靖著
《宋史》                元    阿鲁图\脱脱总裁
《八闽志》              明    黄仲昭纂
《闽书》                明    何乔远纂
《粤大记》              明    黄  佐纂
《广东通志》            明    黄  佐纂
《方斋存稿》            明    林文俊撰
《七修类稿》            明    郎  瑛
《东岩集》              明    夏尚朴撰
《东瓯词徴》                  薛钟斗编
《林次崖先生文集》      明    林希元著
《张璁集》              明    张  璁著
《宋濂全集》            明    宋  濂撰
《张居正文集》          明    张居正撰
《东里集》              明    杨士奇撰
《李贽文集》            明    李  贽著
《王阳明全集》          明    王守仁著
《东莆先生文集》        明    林大钦著
《怀麓堂集》            明    李东阳
《怀麓堂续稿》          明    李东阳
《小山类稿》            明    张  岳著
明弘治《温州府志》            王  瓒编纂
明万历《高州府志》            曹志遇纂修
明万历《雷州府志》            欧阳保纂修
明嘉靖《仙游县志》            林有年纂
明嘉靖《福清县志续略》        释如一纂
明嘉靖《海丰县志》            张济时纂(残本)
明嘉靖《太平县志》            叶良佩纂
明崇祯《廉州府志》            张国经修
明崇祯《海澄县志》            粱兆阳修
清康熙《翁源县志》            刘士骐纂修
清康熙《阳春县志》            康善述纂修
清康熙《程乡县志》            刘广聪纂修
清康熙《临清州志》            于睿明纂修
清乾隆《临清州志》            王  修主修
清康熙《临高县志》            樊庶纂修
清雍正《灵山县志》            盛熙祚纂修
清康熙《麻阳县志》            黄志璋纂修
清康熙《安乡县志》            王基巩纂修
清乾隆《续增城城步县志》      贾  构修
清乾隆《潮州府志》            林杭学纂
清乾隆《潮州府志》            周硕德纂
清乾隆《陆丰县志》            王之正纂
清乾隆《海丰县志》            于卜熊撰
清同治《海丰县续志》          蔡逢恩纂
《临清州志》         民国 张树梅、王贵笙主编
民国版《霞浦县志》
《竹间十日话》  清侯官郭柏苍蒹秋辑
《竹间续话》 福州 郭白阳撰
《楹联丛话》   清 梁章钜
《楹联续话》   清 梁章钜
《楹联三话》   清 梁章钜
《楹联四话》   清 梁恭辰
《楹联新话》   清 朱应镐
《榕城考古略》          清    林  枫著
《全唐文》              清    董诰等编
《黄鹄山人诗钞》        清    林寿图
《晚翠轩诗集》          清    林旭著
《列朝诗集》            清    钱谦益
《洛州世谱》            清    林羽文编修
《清史》                民国  赵尔巽撰
《泰国林氏宗谱》              林建明编
《林氏蕃衍迁徒渊源谱》        林敬兴主编
《莆林概要》            莆田九牧祖祠董事会编
《九牧林氏》            莆田九牧祖祠董事会编
《台湾林氏大宗谱》      台湾林氏宗亲总会
《林氏续编族谱》
《中华林氏》                  林伟功编著
《林氏重修联谱》          南雄珠玑巷林氏
《长城林新修英田宗谱》  英田宗史组编
《玉树扬风》                  林英聪主编
《闽林开族千年谱》      闽林始祖文物古迹董事会编
《中国历代状元诗明朝卷》现代王鸿鹏纂
《中国历代榜眼诗明朝卷》现代王鸿鹏纂
《中国历代探花诗明朝卷》现代王鸿鹏纂
《中国历代状元诗清朝卷》现代王凯贤选注
《中国历代榜眼诗清朝卷》现代王凯贤选注
《中国历代探花诗清朝卷》现代王凯贤选注
《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现代仲光军、尚玉恒、冀南生编著
《中国状元殿试试卷大全》现代邓洪波、龚抗云编著
《近代诗钞》            现代钱联编纂
《全明词》               现代   饶宗颐、张璋纂
《全唐诗》              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清诗纪事》                钱仲联主编
《历代文选-清文》       现代来新夏选注
《潮汕先民与先贤》        现代黄赞发著
《潮汕林姓》           现代   林俊聪
《见素集》            明  林俊
《国朝献征录》       明 太史    焦竑
《林邵州集》清 福州陈寿祺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15 09:59 , Processed in 0.07702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