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900|回复: 3

福州“濂浦炽”与北京颐和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0 1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濂浦炽"是清末一位曾名动朝野的炽热人物的外号。
     此人生长在江南水乡福州南台岛东端一座历史悠久而美丽的古村落。这座古村落因白龙江支流濂江如玉带环腰而得名濂浦村,又因千年以来林姓族人聚居而称为林浦村。
      这里地灵人杰,历史上群星灿灿,声名十分显赫。如南宋少帝端宗赵昰流亡政权曾在此建过王都行宫。又如明朝林瀚尚书家一族曾在此诞生过"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
      "濂浦炽"是林氏家族中的一员。
      如今"濂浦炽"名未见经传,又查无史料,乡人也三缄其口,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云遮雾障的人物。
      之所以至今还偶有人问起,是因为"濂浦炽"当年建造留下的一座深宅大院,如今在濂浦村依然鹤立鸡群、抢人眼球:在这座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一批明、清民宅中,"濂浦炽"大宅院是最显眼著名的。它位于当年端宗皇帝行宫后面,即出行宫至中轴古街往南走不远处。这是一座由三列建筑组成的豪宅,中间一列为主座,左右两侧均为西式建筑,庭院深深。不知从何时起,这座豪宅开始终日大门紧闭,壁垒森严,也和其曾经的主人"濂浦炽"一样,高深莫测。
      不知端底的人们经过此地,都会禁不住地感叹和发问:这是历史上哪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呀?
      记得前些年,濂浦村民、林瀚尚书的后裔林萱治先生曾向我多次提及过"濂浦炽"。
      林萱治先生时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是位颇见功底、颇有建树的史志专家。我时兼任福州城乡建设志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副主编。林主任曾先后三次带我赴其家乡濂浦村,每次经过"濂浦炽"大宅院大门时,总会一鳞半爪地提及其人其事,但总不愿多谈深谈,这可能有悖于他的清廉族风,也与他自己终生的洁癖有关吧。
      生不立传,死不扬恶。斯人已逝百年,大可不必鞭尸三百嘛。我懂得也想把握这个原则。
      "濂浦炽"名叫林寿熙。为准确解读"炽"字含义,我曾特地翻阅字典,其字义解释为"旺盛",组词"炽热"。可想而知,仅此"炽"字,当年要想打造叫响,就非等闲之人、等闲之事了。
      "濂浦炽"生长活跃于清末。他曾是中国当时头号的木材商。
      "濂浦炽"怎么和北京颐和园扯上了关系呢?
       这可引发中国清末的一段历史,又牵涉出了一桩既为乡人撑够面子又丢尽面子的历史事件。"濂浦炽"一生的荣辱兴亡、大红大紫皆维系于此事上。
众所周知,北京颐和园建设可谓多灾多难,几起几落。它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当时称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园林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改名为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1895)工程结束。在1886至1895九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祝寿,竟挪用海军经费来修建颐和园。我查史料,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中国海军便不再添置新舰,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又停止购买军火。中国海军建设因此受阻。最终导致了那让世人至今记忆犹新、让中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中国北洋水师的覆灭。即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至1895年正月二十日止,洋务大臣李鸿章经营约20年,耗资几千万两的北洋舰队全军舰沉人亡、灰飞烟灭。当然其间也不乏当权者决策失误、指挥不当等因素。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颐和园再次遭劫。

      翌年(1901)颐和园重修。正是这次,"濂浦炽"揽上了承包采办造园木材的皇差,参与了工程。据说,当时颐和园的大量修建木材,均由"濂浦炽"采办于福建。
      这次修建后的颐和园,成为今天的规模,拥有耀世的辉煌:作为大型皇家园林,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具风光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拥有世界上最恢宏壮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拥有东方最精致、最丰富的园林景观。世界著名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赞叹:一个近乎超人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聚在这里。
      可想而知,"濂浦炽"当年能在中原逐鹿、强手如林中揽下这一单生意,能够从江南僻壤的福建福州跑到北京皇城根儿做生意,并且把生意做到慈禧太后老佛爷的天下第一号建设项目上来,可见是何等的能耐,何等的风光,何等的牛皮!"濂浦炽"从这项工程中发了大财。此时他的事业和名声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两重性,任何事物透支了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濂浦炽"为此却付出了人生最大的代价--生命和声誉,走上了身败名裂的不归路。
      本来嘛,商人重利可以理解,君子爱财也无可非议。但是杀头生意不能做(因为人的脑袋毕竟只有一个,砍了再也长不出第二个来,那时挣再多的钱也是枉然,自己也享受不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过奸商贪官往往贪得无厌,收都收不住。
      精明、贪婪的"濂浦炽"该做的生意做,不该做的生意也做,该赚的钱赚,不该赚的钱也赚,见钱眼开,利令智昏。他在办理皇差时,常常挟带私货,假公济私。正因如此,他给自己掘下了坟墓,埋下了定时炸弹。
在"濂浦炽"案发之前有个插曲。
      就在这时,"濂浦炽"做下了一件轰动不小的善事。也象一些商人一样,赚够挣足之后,想到了公益事业,想到了积德行善。"濂浦炽"发了大财之后,也想报效朝廷,报效社会。他捐出巨资,筹建了北京正阳门。正阳门,俗称"大前门"。它位于皇城根儿的中轴线上,正对着天安门南面,是北京城里最高大、最雄伟壮丽的城门楼。
      至此,"濂浦炽"可谓名利双收,誉满天下了。
      但是 "濂浦炽"走私案终于东窗事发了。他被告发,锒铛入狱。此时颇有戏剧性的情节是,审理他案件的,正是当初介绍他承包采办颐和园木材工程的大臣陈璧。陈大人颇有启发性地审问"濂浦炽":"你是要钱还是要命?""濂浦炽"心有灵犀,他权衡利弊,决心豁出命来,以免落得人财两空并殃及池鱼的不智下场。他当然知道,按照当时清朝律法,人犯若死了,就可结案,不再追究。舍命可保财。于是他选择了吞金自杀,保住了家产,也保下了家乡那座"濂浦炽"深宅大院,并保护了可能受牵连的人。
      "濂浦炽"终于走完了他辉煌而又可悲的人生道路,再一次演绎了曹雪芹《红楼梦》"好了歌"诠释的结局,给世人给后人敲响了长鸣警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福州市园林局  邱泰斌)来源:福州新闻网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3: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寿熙故居

林寿熙(公元1866~1909年),又名秉珰,字松卿号永茂,福建省闽县濂浦(今林浦)村人,因小名叫“炽炽”,故当时福州人习惯称呼其为“濂浦炽”。曾参与颐和园修建工程,捐巨资修建北京正阳门,官至四品候补道员,是清末名扬八闽的巨商。
林寿熙早年家境贫寒,16岁时就外出打工谋生。后经人介绍给福州三保的一家木材行老板认识,老板见其眉目清秀,聪颖机智,仍收为伙计,因缺帐房先生,命其为暂管往来帐目。一年后,老板见其所制帐簿字体清秀、往来帐目清楚,从无差错,十分满意,又见其待人和气,善交朋友,曾试着恰谈数宗生意,多能成功,故升其为掌柜,后派往天津掌管分行生意。经数年生意场上的磨炼,寿熙经商之道日臻成熟,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经营理念。在天津的数年中,使林寿熙的眼界大开,他了解并掌握了京、津、沪及全国各地的大量商业信息和行情,仍决心自办商行。于是,他向岳父及自己的兄弟集资,在福州、天津两地创办了“谦记木材商行”。由于天津靠近北京,时值皇家兴修园林,民间建筑的发展,木材需要量极大,林寿熙接到大量定货。因采办木材量大,在福州能以低价购入,运往北方销售,从中获得大量的盈利。不过几年时间,林寿熙就成了福州地区最大的木材巨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颐和园再次遭劫,正阳门毁于炮火。翌年,清政府任命顺天府尹陈璧(福州人)为颐和园、正阳门估修大臣,修建颐和园、修建正阳门的工程同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由于同乡之谊,陈璧将此信息及时透露给林寿熙。寿熙深知在商家如云的商海竞争中,要想独家承揽修建颐和园采办木材业务谈何容易。精明的林寿熙以捐巨资修建正阳门之举,争得了独家承揽修建颐和园采办木材的业务。他不顾辛劳奔波于北京一福州两地,亲自督办木材采购、押运事宜,保证福建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这时,他的事业也达到颠峰时期,他捐资修建正阳门之举也被人们广为传颂。1906年捐得四品候补道员官衔,1909年病逝于北京。
林寿熙故居在福州仓山区城门镇林浦村泰山前3号,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二十世纪初叶),为三列式中西合璧之豪华宅院,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故居前青砖高墙耸立,高墙两侧上塑有松鹤假山之类的墙头画,显得格外华丽庄严。门前平埕约200平方米,照壁上书写有巨大的“福”字。上了十三级石阶为门楼,门楼两旁墙前沿塑有两只麒麟,墙内侧有鹿、羊、松、竹等泥塑;门前两旁有荷花、仙鹤、莲花、鲤鱼等图案的石刻,寓意吉祥平安,年年有余。
进入大门,绕过屏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中式民居,前为天井,两侧为披榭,条石回廊,宽敞的大厅等。主建筑部分进深七柱,面阔五开间,中为厅,左、右两侧为厢房,为房主人生活起居之处。大厅为“孚荫堂”,是为纪念寿熙先父而设,两侧柱上悬挂“兄弟睦家之肥,子孙贤族乃大”  楹联;大厅前横梁正中供奉着圣旨龛,是藏放圣旨专用。此故居看似平常,但细细观察,则发现与众不同:首先是选材优良,所有梁柱均用上等优质的柚杉木,树径达60公分,有的长过12米,均有百年以上的树龄;窗、门多采用楠木。其次是做工精致,所有石柱础上都刻有精美的花草山水、虫鱼走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厅中主要横梁、插斗及月梁等构件,都饰以精美雕刻,有松、竹、梅、兰,有鹿、鹤、鸳鸯,有五福临门、有琴棋书画等等,可惜这些精美雕刻都毁于动乱。再则,天井两侧的披榭,为上、下两层结构,这也与通常旧民居有所不同,其功能可作接待室或棋艺室之用。披榭楼上门窗,顶为拱形,下有栏杆,栏杆上的纹饰为西式花纹;楼下门扇上原刻有精美的二十四孝木刻。
主建筑之后,原为一列西式两层红砖楼房,因年久失修,楼上已倒塌,楼下仍完好住人。楼房前有漏窗式栏杆,楼房内,前为走廊,后为一排住房,走廊外为拱式门形外墙。
主建筑的左、右两侧为两列西欧式的两层建筑楼房。左侧楼房的楼下,前为客厅,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厅内有西式壁炉,厅前为四扇拱式门楣的大门,每扇宽约1.5米,高约2.5米。厅外为走廊,廊前有四个罗马柱,与拱式门楣相配,具有明显的西方建筑风格。廊的右侧有边门与主建筑大厅相通,廊下小天井原为小花园,有边门通往外界。厅后为过道走廊,有扶梯通往楼上,走廊后为厨房。楼上两侧有数间居室,中为厅式走廊,可通各间居室。室内布局合理,线条明快,光线充足。门窗为拱形双层结构,内为玻璃窗,外装百页窗,使室内保持冬暖夏涼。主建筑右侧的楼房与左侧基本上是对称结构,只不过楼下不为厅,仍作为居住使用。右侧楼房的最大特色是楼梯为别具一格的旋转式楼梯,这在当时福州地区是十分罕见的。
原在整座宅院的后山,有私家花园,园内有假山盆景,果树密植,百花盛开,一片春意盎然,然而昔日美景早已不复存在。
近半世纪以来,林寿熙后人多外出工作,旅居世界各地。故居亦常移作他用,原来豪华的宅院,日渐破落,亦无修葺,族人无不痛心。本世纪初,林寿熙旅居海内外的后裔返乡祭祖,商议逐步修复,现主体建筑部分已于2004年修葺一新。
林寿熙故居是近代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然目前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来源:http://www.fuzhou.gov.cn/html/20061221/200171.html   □林资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3: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人林寿熙捐资重建北京正阳门

前两天,本报《榕树下》编辑接待了两位到访的老人。两位老者是兄弟,一位叫林瑞丰(82岁),另一位叫林瑞鼎(77岁),他们自我介绍是城门林浦村“濂浦炽”的孙子,他们想通过党报,让福州乡亲更好地了解其祖父林寿熙———晚清颐和园重建的木料采办者,北京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正阳门重建的捐建人。他们还告诉编者,林寿熙当年在林浦老家建造的大宅院目前尚存。

  两位老人对党报的信任让人感动。第二天一早,记者便前往城门林浦村实地采访。

  林寿熙豪宅保存尚完好

  林浦村位于福州南台岛东部,因乌龙江支流濂江如玉带环腰而得名濂浦村,同时因千百年以来,林姓族人聚居于此又称林浦村。

  到林寿熙故居之前,林瑞鼎特别带记者参观了故居附近的濂江书院和泰山宫,林老介绍说,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读书、讲学,泰山宫则是宋端宗皇帝的行宫,是福州惟一的皇帝行宫。

  林寿熙故居青砖高墙,平日宅门深锁,为气派的宅院增添了一丝神秘。

  走进林寿熙故居,眼睛不由一亮,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宅院,占地5000平方米,由三组建筑组成,中间一组是主体建筑,属中式风格,左右两边均为西式建筑,共有90间房间,主体建筑中的立柱,一个人根本抱不过来,饰有精美的雕刻,西式建筑中镶有当时名贵的西洋玻璃窗,堪称豪宅。在这座宅院内,还有一个225平方米的客厅,内设有壁炉,林寿熙后人曾将此作为舞厅,举办舞会,招待客人。据说,林寿熙故居当时在林浦是最气派、豪华的。

  目前,林寿熙故居保存尚算完好,现在,还有5户近20位林寿熙后人在此居住。

  捐建正阳门承包颐和园重建木材采办

  那天到林浦采访时,好几位年过古稀的林寿熙孙子,如林大宗、林瑞丰、林瑞鼎等不顾年迈、行动不便专程前来,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后致力于林寿熙研究的林资治(林寿熙族人)也前来介绍情况。林瑞鼎等人的父亲林琪藩是林寿熙的长子(林寿熙有两个儿子),从小跟着林寿熙走南闯北,是北京巡警高等学校的首届毕业生,曾任天津铁路局稽查处负责人。林寿熙1909年去世后,林琪藩辞官专事林寿熙创办的“谦记”木号经营。

  从父辈处,林瑞鼎等林寿熙孙子辈掌握了不少关于林寿熙生前事的第一手资料。

  采访中,他们告诉记者,在承包颐和园重建的木材采办之前,林寿熙的木材生意已经营得十分红火,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有商号,是富甲一方的商贾,因林寿熙的小名叫“炽炽”,福州人称其为“濂浦炽”。说林寿熙承包颐和园重建的木材采办后方事业发达,获“濂浦炽”称号一说并不确切,当然承包颐和园木材采办是林寿熙事业的高峰。

  林寿熙捐资重建北京正阳门,承包颐和园重建木材采办,也许读者还不太了解,但说到晚清正阳门、颐和园被毁,大家应印象深刻。

  颐和园始建于1875年(乾隆十五年),当时称清漪园。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赞叹颐和园:人们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聚到了这里。

  精美绝伦的颐和园历史上两次被毁,一次是185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另一次是1900年遭八国联军炮火轰毁。

  正阳门俗称“前门”,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昔日正阳门只供龙凤辇出入,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展示出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是北京城的象征,1900年遭八国联军炮火轰毁。

  对于林寿熙捐资重建正阳门和承包颐和园木材采办两事,福州坊间有传说是林寿熙承包颐和园木材采办后,方捐资重建正阳门的。在采访中,林寿熙的后人们特别整理出了一些历史资料,对此观点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据史载,清政府于1901年任命顺天府尹陈璧为颐和园、正阳门估修大臣。林寿熙的后人们认为从此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修建颐和园和正阳门是同时提到清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的,并不是在修建颐和园之后才考虑正阳门重建之事的,不然不会任命陈璧为两项工程的估修大臣。林寿熙的后人们还认为,以林寿熙的精明及商道常规来说,林寿熙认捐重建正阳门,应在承包颐和园木材采办之前,因为这样能为其争取独家采办颐和园木材创造有利条件,只是颐和园动工在前罢了。

  林寿熙之死

  林寿熙1909年1月去世。关于林寿熙之死,有说林寿熙生前在办理皇差时,曾携带私货,后被人告发,锒铛入狱,审理此案的正是陈璧。在狱中,陈璧问林寿熙:“你是想要钱还是想保命?”林寿熙选择了保财,不久,在狱中吞金自杀。

  林寿熙后人对此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林寿熙是1908年底入狱的,此时颐和园、正阳门重建工程都已大功告成,他此时已不办皇差,如何携带私货?他若在办皇差之时,违法走私,为何当时人们不告发,而在数年后,事情过后才告发?

  二、对于陈璧审理此案,林寿熙的后人也认为与清政府的律典不符。他们从史料中发现陈璧已于1906年升任邮传部尚书,邮传部尚书如何“跨系统”来审理此案?

  三、林寿熙若因故锒铛入狱,狱中哪来金子供其吞服自杀?

  四、如果林寿熙是自杀,也是畏罪自杀,他死后墓道如何还能立着“四品候补道员”的神道碑?

  采访结束时,林寿熙的后人表示,他们的先祖参与了颐和园的重建工程,并捐建了正阳门,作为林寿熙的后人,他们很骄傲也很自豪,目前,正阳门正在进行建国后的第一次大修,年底即可完工,届时,他们一定要再去北京,在正阳门前合影留念。
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吴晖 2006 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 16: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mq 于 2009-6-4 16:34 编辑

是我的祖先,有家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20 03:53 , Processed in 0.06093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