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楼主: GOSEDN

林氏谱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和姓纂》中的林氏资料
  
(嘉靖七年刊版,古歙洪氏校藏,金陵书局校刊)
  
元和姓纂·卷五·二十一侵·林:
  
林,殷太丁之子比干之后。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遂姓林氏。案:《通志》:“林氏出自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与此不同。鲁有林放,仲尼弟子。《左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左传》云:“林楚之先,皆林氏之良也。”齐有林阮,见《说苑》;林类,见《列子》;林回,见《庄子》。
济南邹县:《风俗通》云:“林放之后,至林玉为相,有九子,号十德之门。”又居九门据秘笈《新书》增,见《戚苑》。子孙秦末居齐郡邹县。汉分齐郡,置济南,遂为郡人。玉元孙挚,仕汉,封平棘侯,传封四代,见《功臣表》。曾孙林遵,字长宾,受《尚书》于同郡欧阳高,官至少府太子太傅。见《汉书·儒林传》。遵六代孙邈,后汉徐州刺史、清泉侯。五代孙乔,字伯昇,与释道安为友,见《高僧传》。伯昇元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生胜,北齐散骑侍郎,魏分清泉为临清,今衮州临清人也。胜生昙。昙生通。通生登,唐清苑、博野二令,以二子官居高陆,入关居三源县。生游楚、游艺、游道、游真。游楚自万泉令应燮理阴阳科第二等,擢夏官郎中,出凤、陈、鄜三州刺史。生希邱、希望、希礼。希邱,定平丞,生肃、琨。肃,延安主簿,生少良、伯成、季随、贾。伯成,偃师尉。琨,司驾员外,知制诰。生礼,膳部左司郎中、谏议大夫、中都男,赠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生贲、贽、贵、宝。贲,左神武胄曹;贽,崇文校书,并举进士;贲(应为“贵”),定平丞,三代进士;宝太常博士。希礼生璠、玒。璠,京兆法曹,生伸、偃。伸,白水令;偃,司议郎。游道,高平令。生希、业、涛、洋。业河南法曹,生弼、赏。弼,王屋令;赏,监察御史。涛,渭南尉。孙清越,邺令。洋,密、衢、常、润、苏九州刺史,生晔、益、实、毕。晔,万年尉;益,河阳丞。游真孙明,大理司直,榆次县令。
平凉:后魏平凉太守林遁,称遵后。晋永嘉后,平凉女为魏孝文帝后,生废太子恂。
广陵:监察御史林衮,状称尊后。后汉末,恂仕吴,因居焉。恂,盖衮之先也。
魏郡:林放之后,状称本居广平、任县。隋末徙魏州。唐率更令林庭珉女为元宗昭仪,生万春、宜春二公主,其子寔,为湖城令。
晋安:林放之后。晋永嘉渡江,居泉州。东晋通直郎林景十代孙宝昱,泉州刺史。今领判官监察林藻,江州判官兼监察林蕴,皆其后也。
成都:汉有林闾,善古学,扬雄师之,见《雄集》。
河南:《官氏志》邱林氏改为林氏。
  
另:
关于本文中“济南邹县”林氏的流变情况,由于古书无标点、分行,历来误解、误窜不断。下边略加整理:
①林放→(后代)林玉→(元孙,即长孙)林挚,(曾孙)林遵
②林遵→(六代孙)林邈→(五代孙)林乔→(元孙)林道明
③林道明→(生)林胜→(生)林昙→(生)林通→(生)林登→(生)游楚、游艺、游道、游真。
④林游楚→(生)希邱、希望、希礼。
林希邱→(生)林肃,林琨
林肃→(生)林少良,林伯成,林季随,林贾
林琨→(生)林礼→(生)林贲,林贽,林贵,林宝
林希礼→(生)林璠,林玒
林璠→(生)林伸,林偃
林游道→(生)林希,林业,林涛,林洋。
林业→(生)林弼,林赏
林涛→(孙)林清越
林洋→(生)林晔,林益,林实,林毕
林游真→(孙)林明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5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序①
  
(明)林自春
  
自春自学操觚②诗,读苏氏族谱记③,而知谱之所系匪轻也。及稍涉世,尝见人处族若秦越④然,即有和睦,又聚麀⑤无伦,迁居者至不相往来。此其谱牒不修之弊欤。
我族之谱,自仁甫公以来至我彦通公迁霞坵之后,高祖叔旭一修于成化壬辰⑥(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年),曾祖叔侨再修于弘治乙卯⑦(弘治八年,1495,乙卯年),抵今百有余年矣。抑且疏略,未备近由,忽承我割股腾闱⑧叔得玉湖谱,历览所自,知其可以补吾谱之不足也。适今年我族人以修谱事属武荣我渐吴先生⑨,呜呼,吾谱其将成乎!夫先生游于余久矣,其宾我云峰,知吾林亦深矣,矧学渊遂⑩,识高古,足以任此,无难者乎!先生亦慨然自任。遂按玉湖谱与吾叔旭、侨所修及君佩所编辑世孙,互参考证,使上自比干,下至于今,世世相承,昭如指掌。而编辑世系,互参有条。又增谱规,重坟墓,存伦存序。又注意于冠婚丧祭等礼,极有重本正源之思。至如立传名下,或病其书善略恶,以非直笔不如此,谱法也。
噫,吾谱成矣!凡我子姓,相与遵而守之。思承先德,务循家规,毋效世人处族,毋仍前日旧弊,使德业焜耀,仕武日兴,则十德岂专美,九牧岂独隆!且初盛于济南,再盛于下邳,盛于莆阳,盛于仙溪,不将指日盛于桃源乎?
明万历庚寅(明神宗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年)十月既望(十月十六日),二十五世孙自春志。
  
【注释】
①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可以与林旭、林侨、吴贤伟的序言相互参读。文中提到了此支林氏的起源以及族谱的编辑、修葺情况。其中的“按玉湖谱与吾叔旭、侨所修及君佩所编辑世孙”可以说明本谱的由来。而“思承先德,务循家规”可谓本文之旨。
②操觚:觚,古代作书写用的木简。操觚,原指执简写字,后即指写文章。晋·陆机《文赋》云:“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
③按,苏洵《苏氏族谱》开宋人私撰族谱先例。
④秦越:春秋时两个国家,一南一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后比喻两方疏远。
⑤聚麀(yōu):聚,共。麀,牝鹿。本指兽类父子共一牝的行为。《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后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
⑥按,见本书明代林旭《云峰林氏族谱序》。
⑦按,见本书明代林侨《云峰林氏重修谱志》。
⑧林腾闱:按,本书明代吴贤伟《重修云峰林氏族谱序》:“乃按近泉所得玉湖谱及肖梅所编葺世系”,此处的林腾闱的字(或号)为近泉。据《九牧云峰林氏族谱》(季夫房),收录吴贤伟《仲夫七世孙腾闱割股疗亲实录》。
⑨按,本书明代吴贤伟《重修云峰林氏族谱序》,此处的“吴先生”即吴贤伟,字懋业,“我渐”应为其号。
⑩渊遂:即“渊邃”,精深。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序①
  
(明)秦锺震②
  
昔狄武襄③不受梁公遗像④,世侈为美谈。见⑤有援修祖牒者,辄以为嗤柄。噫,陋甚矣!武襄虽自负奇男子,不傍他人立门户,亦安能弃祖以自矫哉?盖当日所持者,遗像耳。梁公去武襄远甚,形容无稽,安知非巧画工戏写丹青,市懽懽⑥门者乎?使有真正世籍文献足征,亦何至附为辞哉?
余间居溪滨,适今冬,外兄周维屏偕林子瑚、文堋、傐柽、征禄⑦,袖其重修先世遗谱,谒余里门,曰:“寒门派出九牧,自莆而仙而永⑧,世远代湮,故牒犹存。昔修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年),实赖 武荣傅先生⑨以不朽。而今愿得先生一言。”余曰:“唯唯。”
余闻云峰林氏,家耕凿而户诗书,文人继出,达士迭兴;喜有庆,忧有吊;岁时有合祭之典,团拜之规;昭穆长幼之间,秩秩⑩如也。此无他由,谱牒修而后人伦明,人伦明而后亲亲11之意重。自此以往,仕途羁旅,萍水相逢,叔兮伯兮,兄兄弟弟,雁行不紊,则修之功安可诬哉!然古人有言:“莫为之后,虽美弗彰;莫为之前,总美弗扬。”12则夫林之修兹谱也,确必有真正世籍文献足征也,明矣!世世子孙继守勿失,其无负今日重修之意。余老矣,不娴于文,嘉诸子之请,窃附于传功郎先生后,而为之序云。
明崇祯辛巳(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年)冬,赐进士出身、户部主事、眷生秦锺震顿首拜序。
  
【注释】
①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为当地名士秦锺震所撰。作者认为,该支林氏之所以能成为望族,关键在于礼义兴家。其外在表现即为重视族谱的编修,其意义在于“谱牒修而后人伦明,人伦明而后亲亲之意重”。此种认识带有普遍意义,值得后世修谱者深思。
②秦锺震:字伯起。万历甲辰联第进士。博极群书,工古文谪,清逸流丽,有才子之目。历官知府,以目疾归,歌咏自娱。性狷介,少而喜排谐讥讽,才藻横溢,闻者绝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戏。(乾隆版《晋江县志》卷之五十六《人物志·文苑之二》)
③狄武襄:狄青(1008—1057),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战功赫赫。为北宋一代名将。以功升枢密副使。卒于嘉祐二年(1057),嘉祐七年,追赠为狄武襄公。
④按,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⑤见:通“现”。
⑥懽懽:同“欢欢”。这里有喜谀善阿,见识浅陋之意。
⑦按,此处疑有缺漏,断句颇难。
⑧仙:仙游。永:永春。皆地名。
⑨傅夏器(1509—1594),字廷璜,号锦泉,泉州南安人,居锦田,世称锦田先生。登嘉靖辛卯第六名亚魁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戍科会元,名震天下。读书精专,足不出园,弱冠破万卷。少专《易》学,既登贤书,沈酣六藉百家者二十年。时严嵩柄国,雅慕其名,欲罗之门下,傅夏器不为所动。曾任吏部郎中,人称通才。严嵩将其解职罢归。年八十六卒,其墓在一都金鸡报亲寺。著《锦泉文集》。
⑩秩秩:顺序之貌。《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杨倞注:“秩秩,顺序之貌。”
11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
12按,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不要做在前头,虽是好事却无人知晓;不要做在后头,虽然盛大却不能流传下去。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序①
  
(明)秦锺震②
  
昔狄武襄③不受梁公遗像④,世侈为美谈。见⑤有援修祖牒者,辄以为嗤柄。噫,陋甚矣!武襄虽自负奇男子,不傍他人立门户,亦安能弃祖以自矫哉?盖当日所持者,遗像耳。梁公去武襄远甚,形容无稽,安知非巧画工戏写丹青,市懽懽⑥门者乎?使有真正世籍文献足征,亦何至附为辞哉?
余间居溪滨,适今冬,外兄周维屏偕林子瑚、文堋、傐柽、征禄⑦,袖其重修先世遗谱,谒余里门,曰:“寒门派出九牧,自莆而仙而永⑧,世远代湮,故牒犹存。昔修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年),实赖 武荣傅先生⑨以不朽。而今愿得先生一言。”余曰:“唯唯。”
余闻云峰林氏,家耕凿而户诗书,文人继出,达士迭兴;喜有庆,忧有吊;岁时有合祭之典,团拜之规;昭穆长幼之间,秩秩⑩如也。此无他由,谱牒修而后人伦明,人伦明而后亲亲11之意重。自此以往,仕途羁旅,萍水相逢,叔兮伯兮,兄兄弟弟,雁行不紊,则修之功安可诬哉!然古人有言:“莫为之后,虽美弗彰;莫为之前,总美弗扬。”12则夫林之修兹谱也,确必有真正世籍文献足征也,明矣!世世子孙继守勿失,其无负今日重修之意。余老矣,不娴于文,嘉诸子之请,窃附于传功郎先生后,而为之序云。
明崇祯辛巳(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年)冬,赐进士出身、户部主事、眷生秦锺震顿首拜序。
  
【注释】
①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为当地名士秦锺震所撰。作者认为,该支林氏之所以能成为望族,关键在于礼义兴家。其外在表现即为重视族谱的编修,其意义在于“谱牒修而后人伦明,人伦明而后亲亲之意重”。此种认识带有普遍意义,值得后世修谱者深思。
②秦锺震:字伯起。万历甲辰联第进士。博极群书,工古文谪,清逸流丽,有才子之目。历官知府,以目疾归,歌咏自娱。性狷介,少而喜排谐讥讽,才藻横溢,闻者绝倒。卒年八十余。著有《樗吟》。亦多成于游戏。(乾隆版《晋江县志》卷之五十六《人物志·文苑之二》)
③狄武襄:狄青(1008—1057),字汉臣,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战功赫赫。为北宋一代名将。以功升枢密副使。卒于嘉祐二年(1057),嘉祐七年,追赠为狄武襄公。
④按,狄青出身贫贱,曾有谄谀附阿之徒附会说他是唐朝名臣狄仁杰之后,狄青并不为改换门庭而冒认祖宗,他说:“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
⑤见:通“现”。
⑥懽懽:同“欢欢”。这里有喜谀善阿,见识浅陋之意。
⑦按,此处疑有缺漏,断句颇难。
⑧仙:仙游。永:永春。皆地名。
⑨傅夏器(1509—1594),字廷璜,号锦泉,泉州南安人,居锦田,世称锦田先生。登嘉靖辛卯第六名亚魁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戍科会元,名震天下。读书精专,足不出园,弱冠破万卷。少专《易》学,既登贤书,沈酣六藉百家者二十年。时严嵩柄国,雅慕其名,欲罗之门下,傅夏器不为所动。曾任吏部郎中,人称通才。严嵩将其解职罢归。年八十六卒,其墓在一都金鸡报亲寺。著《锦泉文集》。
⑩秩秩:顺序之貌。《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杨倞注:“秩秩,顺序之貌。”
11亲亲: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
12按,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不要做在前头,虽是好事却无人知晓;不要做在后头,虽然盛大却不能流传下去。这里反其意而用之。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7: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林氏族谱序①
  
(明)傅凯②
  
自因生赐姓③之后,生齿④日蕃,居族日众,由是以字为氏⑤。周末秦汉,或以爵,或以官,或因所居之位,或所封之国,而自姓焉。故有同宗而异姓,亦有本异而末同。虞、夏、胡、田同出于姚,商、殷、宋、孔同出于子舆,夫周、鲁、郑、卫同出于姬之类,此皆同宗而异姓者也。王姓出自周太子晋,而 魏信陵君之后亦为王;马姓出赵马服君奢,而马矢⑥之后亦为马;刘出刘累,而项伯、娄敬赐姓曰刘,刘聪亦自姓曰刘⑦;下至元魏、高齐、后周、隋唐以及于今,或赐国姓,或从华姓,或往随毋姓,此皆本异而未同者也。是则宗族繁盛,氏族混淆,莫能考其实矣。又况家乘之作,扳附⑧名门者滔滔是也。吾故书信乎?
一旦,永庠友侨⑨遇余,出尊甫⑩趣兰先生所著家谱,属余序之。按谱自藻公六世孙茂宗,由澄渚入仙溪至十四世孙钦,由文峰家云峰。宗支世系,井井条理,未当有杂而或乱也,是可一概而取必欤。
林氏自王子比干来,春秋时曰放者,圣门高弟,而达为礼之本;曰皋者,九子皆贤,于赵世号十德;曰披者,九子皆显于唐,时称为九牧。厥后,辅宋佐元,亦皆流芳。今日自诏使公后,趣兰先生接武11焉。俾林氏子孙果能以诗书相传,衣冠相袭,使平生蕴籍有功于国家,以附名贤功臣,后夫何慊12?林氏其勖13之。
明弘治乙卯(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乙卯年)岁一阳既望14,赐进士出身、奉训大夫、户部郎中、武荣14傅凯序。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开头论述姓氏之由来,针对“同宗而异姓”和“本异而末同”的现象,指出谱牒之重要。其中“家乘之作,扳附名门者滔滔是也”可谓一针见血。
②傅凯:字时举,号敬斋,南安人。少年材器拔萃,究心易学,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提督天津等八衙。督催南畿,浙福财赋,以赈西北饥旱,事集而民不扰。转郎中。谢政归,日与诸士讲习,四方求文者踵至。子,浚。(清同治九年版《泉州府志·卷四十七·循迹·明二·傅凯》)
③因生赐姓:谓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杜预注:“因其所由生以赐姓,谓若舜由妫汭,故陈为妫姓。”
④生齿:古时把已经长出乳齿的男女登载户籍。借指人口、家口。
⑤以字为氏: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⑥马矢:汉复姓,后汉马宫本姓马矢氏,其后单称马氏。
⑦按,汉高祖刘邦登基后,为感谢项伯救命之恩,封其为射阳侯,赐姓刘。而陇西戍卒娄敬,曾脱挽辂,衣羊裘见刘邦,建言定都关中,与匈奴和亲。刘邦赐其姓刘。
⑧扳附(bān):依附。
⑨按,有关林侨的记载较少。按本谱,林侨字永庠,其父“趣兰先生”。
按方志记载,长乐人林侨(字叔惠,解元,赐之子)是正统三年举人。林赐,字伯予,长乐人。洪武癸酉乡试第一。永乐间,教谕乐平,问学该博,持守端严,巍然一时之望。(见《饶州府志》)
林侨,龙溪县人。宣德元年(1426)举人。东莞训导,善教诱,升淇学教谕。著《清约轩集》。(见《漳州府志》)
这两条资料与本谱中的记载不太吻合,不知孰是。文后附林侨《云峰林氏重修谱志》,文中提到求傅凯作序之事,可参阅。
⑩尊甫:对他人父亲的敬称。宋·张方平《祭女夫故河北路转判官殿中丞蔡天申文》:“此时尊甫,密勿近辅,棣萼联华,刺车接部。”
11接武:足迹前后相接。指相继而行,也有继承之意。
12慊(qiàn):憾,恨。
13勖(xù):勉励。
14一阳:农历五月。  既望:望日后的第一天。按历,弘治八年五月的望日在阴历十六,故既望日在阴历十七。
15武荣:唐嗣圣元年(西元684年),泉州地开始立州建置,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因城北泉山因而得名。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4.html

云峰林氏重修谱志
  
(明)林侨
  
古人有言曰:“家世谱牒,以贤而传,以贵而显。”余今虽微贱,苟不继而述之、葺而补之至于悠久、沦于湮没,俾子孙无所据而不知源流之所自,一则失吾家世统系,一则忘于岁时醮祭。况吾先君遗命,尤不容辞,故据图次,详略事实,增入一新,以垂诏后世,遂请武荣傅先生凯序。其巅末以纪厥事,来世子孙果能念先生人懿德,不忘先世遗风,以世相传,以事相袭,使兹谱牒益久而益明著,虽百世而凡昭凡穆、分源分流皆知所本,而后可慰诸。
明弘治乙卯秋菊节,二十世孙侨志。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谱志①
  
(元)林钦②
  
吾家,昔自莆田阳澄渚九牧藻公之后、六世孙中奉大夫茂宗择居仙游文笔峰焉,七世中奉大夫明辅撤居上宅,八世正奉大夫廷耀撤居下宅,自是派为上下宅也。九世提刑公朝利分作中房、中厅、衍兜、南牕四处。由是子姓蕃衍,宗族隆盛,簪组③巍峨,为仙溪之甲族。元末,世变事异,子孙悉弃产业冺迹。而有承宗祀者,将家谱囊于外矣。小宗④图绘,容仪幸有,存而未冺。因及先君谱志,遗及孙子裔云峰后者而守之,张于时祭之,顷亦足见乃祖乃宗,于今日有引而不替。
元至正三年(1343)癸未春三月吉日,八十六代孙钦谨志于云峰石室。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叙述了“云峰林氏”繁衍生存的状况。没有列出始祖,题写的时间记载也不很对,疑有缺漏。
②林钦:按林氏族谱,林蕴五世孙、五代时人林尚清,官至提刑按察使。林尚清生林元穹,林元穹生林坤,林坤生林涣之,林涣之生林世彰,林世彰生林昆。林昆在北宋时为宣德郎,为林蕴十世孙,比干一百零八世孙。林昆生林欣、林钦。长子林欣,北宋时钦点翰林。二子林钦,曾任参议之职。林蕴之后,从林尚清到林钦,所任官职轻微,至林积仁,始家声大振,余波至于南宋。
③簪组:冠簪和冠带。唐·王维《留别丘为》:“亲劳簪组送,欲趁莺花还。”借指官宦。
④小宗: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一系为大宗,余子孙为小宗。天子之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称大宗;余子对天子为小宗。诸侯之位亦由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对诸侯为小宗。卿、大夫、士、庶人,皆准此。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志①
  
(明)傅夏器②
  
老夫徜徉真隐楼时,值 吴君贤伟③抱册谒余,曰:“此林氏家牒也。”伟客于林数岁矣。云峰林诸君,每于风月之暇,从容语伟田云:“余家自王子受姓以来,传世既远,族属散殊④,莫可考诘。惟是居清源者无虑数千指,我云峰其派也。惧世远情疏,欲重修谱牒,合其散而联其离也。君长于是,愿勿惮劳,为余勒成之。岂惟余受大贶⑤,其自王子以下至九牧在天之灵实宠嘉⑥焉。”伟固辞,不获也。乃谨按其旧谱,考其世系,序其昭穆行次,列其大宗小宗,贤达有传,孝烈有纪,志铭诗章,切其行实⑦,不虚美者有述。卷帙既成,敢乞大笔,以冠其端、垂不朽。
余取而阅之,见其详而不秽,简而不漏,支分派别明如指掌,前缵⑧后承端若贯珠。其用力动矣,其考核详矣!意义深远,老夫无辞以赞子矣。
抑老夫尚有说。盖闻水流有源,木生有根,支派虽殊,其本一也。今望族巨宗,流衍寝多,姓氏纷错,易生淆乱。欲其人情相亲,人伦不书,难矣!故宗派之议当行也。
《诗》咏《伐木》⑨,《书》言展亲⑩。骨肉日薄起于恝阔11,情好之密始诸绸缪12。今同宗之人,宴会希少;五服13既书,往来多疏。岁时无会合之礼,吉凶简吊庆之仪。欲其休戚同情,亲爱日笃,难矣!故花树韦家法14可取也。
《葛藟》15之庇,君子为比;鹡鸰在原,《棠棣》歌之16。凡以庇本根而急同书也,今或身都卿相而族有沟瘠,或家餍粱肉而宗族仳离,昔日同书连枝之亲,今且转同行路。欲宗族之无散,难矣!故范文正之义田之法17可师也。
莒人灭鄫,《春秋》书之18;吕秦牛晋19,昭之简册。凡以别生分类,正其气脉,而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也。今荐绅之家忌讳无嗣,潜畜20异姓以为己子,祖宗在天之灵不吐之乎?是阳若有继而阴已绝祀。故继嗣之义当明,而异姓之乱宗者当戒也。维颓风,敦薄俗,正一本,笃同气,益昌大。夫九牧历世之芳声者端必出此,敢以足吴君修谱之意。吴君曰:“唯唯。”遂援笔书之,以为林氏规。
明万历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年)菊月(九月),赐进士出身、奉训大夫、吏部郎中、武荣傅夏器序。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为傅夏器所撰。傅夏器乃嘉靖庚戌科会元,文章渊奥沉变,自成一家。本文虽为谱牒之序,却狂放恣肆,无拘无束,尽显才子狂士之风。一句“抑老夫尚有说”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文气充沛,滔滔不绝。下文“故宗派之议当行也”、“故花树韦家法可取也”、“故范文正之义田之法可师也”,三层内容紧密相连,充分说明了宗谱之重要,为下文论述主题作了理论储备,使得作序之旨水到渠成。最后点名修谱的本意在于“维颓风,敦薄俗,正一本,笃同气,益昌大”,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该文应属林氏宗谱序言中的名文。
②傅夏器(1509—1594),字廷璜,号锦泉,泉州南安人,居锦田,世称锦田先生。登嘉靖辛卯第六名亚魁举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戍科会元,名震天下。读书精专,足不出园,弱冠破万卷。少专《易》学,既登贤书,沈酣六藉百家者二十年。时严嵩柄国,雅慕其名,欲罗之门下,傅夏器不为所动。曾任吏部郎中,人称通才。严嵩将其解职罢归。年八十六卒,其墓在一都金鸡报亲寺。著《锦泉文集》。
③吴贤伟:字懋业。武荣人。
④散殊:各不相类,各有区别。《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孔颖达疏:“以天高地下不同,故人伦尊卑有异,其间万物各散殊涂,礼者别尊卑,定万物,是礼之法制行矣。”
⑤贶(kuàng):赐,赏赐。
⑥宠嘉:荣耀华美。《左传·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贶?其自唐叔以下,实宠嘉之。”
⑦行实:谓实际行为,实际。
⑧缵(zuǎn):继续,继承。
⑨按,《诗·小雅·伐木》是民间宴请亲友的乐歌。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
⑩展亲:谓重视亲族的情分。《书·旅獒》:“分宝王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孔颖达疏:“言用宝以表诚心,使彼知王亲爱之也。”《国语·鲁语上》:“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韦昭注:“展,重也。”
11恝阔:应为“契阔”。聚散。契,合;阔,离。《国风·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2绸缪:情意殷切。汉·李陵《与苏武诗》:“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13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师无当於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孔传:“五服,斩衰至緦麻之亲。”孔颖达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緦麻也。”后来也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14按,古人认为,族人须常相亲会。程颐曰:“凡人家法,须月为一会以合族。古人有花树韦家宗会法,可取也。每有族人远来,亦一为之。吉凶嫁娶之类,或须相与为礼,使骨肉之意尝相通。骨肉日疏者,只为不相见,情不相接尔。”
15按,《诗经·王风·葛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抒写了流离在外的遭遇和忧伤。诗中着重强调了得不到父母兄弟关怀,失去了亲情庇护的痛苦。如“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16按,语出《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鹡鸰,即“脊令”,比喻兄弟。
17按,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克勤克俭,“于苏州吴、长两县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周济宗族穷人。并亲自手订义庄的管理规则,规定任何人,包括义庄掌管人犯规,由“官理断”。范氏后人继承了办义庄的传统,在晚清时达到八千亩,其供给赡养的范氏族人有了数倍的增多
18按,古人认为,鄫国之所以被莒国所灭,原因在于鄫子取外孙莒公子为后,属于以异姓为后,自灭其嗣。故《春秋》曰:“莒人灭鄫。”非莒人灭之,以异姓主祭祀,灭亡之道也。同样的,秦以吕政绝,晋以牛睿绝,亦皆一类。
19按,《鹤林玉露·卷之五·甲编》有“吕秦牛晋”条:秦虎视山东,蚕食六国,不知六国未灭,而秦先灭矣。何也?始皇乃吕不韦之子,则是嬴氏为吕氏所灭也。司马氏欺人孤寡,而夺之位,不知魏灭未几,而晋亦灭矣。何也?元帝乃牛金之子,【“元帝乃牛金之子”,此误。考《晋书·卷六·元帝纪》,有语云:“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案,晋宣帝司马懿卒于嘉平三年,而晋元帝生于咸宁二年,相距二十五年,况牛金为宣帝所鸩,尚死于宣帝之前,依晋书所记,元帝系“小吏牛氏”之私生子,非牛金之子明矣。】 则是司马氏为牛氏所灭也。《春秋》书“莒氏灭鄫”,义正如此。胡致堂欲用春秋法,于始皇纪便明书吕氏,元帝纪便明书牛氏,以从其实。
20潜畜:亦作“潜蓄”。暗中积聚。《辽史·后妃传·天祚文妃萧氏》:“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谱序①
  
(明)陈琏②
  
古之人尊祖而敬宗,敬宗而睦族,民俗所以厚也。夫自一人之身,支分派别而为千百世。及其久也,有富有贫,有贵有贱,服舆亲□于是始,相视如途人。历世愈远,疏者益疏,甚则富而役贫,贵而奴贱,遂令同宗共祖之人而为佣奴役隶之属,其故何哉?由图谱之不明也。是故族有谱,然后夫派之别也,其源同枝之分也。其本一,贵则不敢凌贱,富则不敢忌贫,而民俗于是厚也。
是谱之作也,所以序昭穆、辨长幼、别亲疏,而尊祖敬宗,睦族之道,举在于是,所系顾不重欤?呜呼!王政不行,宗法久废,世道下沦,日趋于伪,簮缨胄胤降为奴隶,故家③旧族有谱存焉者寡矣。凡同性中或贵且富则以贫若贱者为非,其族遂藐焉而不之恤。故吾每观人族谱,未尝不与感于斯也。
林氏之先,自莆迁仙溪再迁云峰,今十有九世矣。其显名于唐宋元者若干人,世谱具在,虽疏远而弗遗,后世子孙于吉凶会遇④,考图谱以明尊卑。夫岂有富贵贫贱之相凌而不相睦也哉?盖古敦厚民俗之遗意,而今日修葺家谱之感盛,心尤为君子之所尚。因序其端,俾他日览斯文者或有儆焉。则孝弟之心,岂不油然而生乎?勉之勉之。
明成化壬辰(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年)秋七月既望,掌国子监事、嘉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五羊陈琏序。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重在议论家谱的作用在于“贵则不敢凌贱,富则不敢忌贫”,从而使得“敦厚民俗”。而对于“云峰林氏”的繁衍史却没有涉及。文中有的语句不甚通顺,可能为传抄之误所致。
②陈琏(1369—1454),字廷器,号琴轩,东莞厚街桥头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举人,授桂林府教授。建文三年(1401),升国子助教。永乐元年(1403),擢许州知州,永乐三年改任滁州知州。验丁赋,省徭役,修学校,劝农桑。暇时吟咏,人称“小欧阳”。升扬州知府掌滁州事。永乐十七年(1419),因父丧回籍守孝。永乐二十二年(1424)任四川按察使。宣德元年(1426),任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正统元年(1436),调任礼部左侍郎。正统六年,辞官归里。著《琴轩集》、《归田稿》等。
③故家:世家大族,世代仕宦之家。《孟子·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焦循正义:“故家,勋旧世家。”
④会遇:会见,聚会。这里有遭际、际遇之意。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云峰林氏族谱序①
  
(明)吴贤伟②
  
此桃源云峰林氏之族乘也。林氏在殷为三仁,战国为十德,在唐为九牧,呜呼盛矣!至宋茂宗,乃迁仙游仁德里文笔峰前,家焉。元末,承事府君仍从泉云峰③,自是子孙遂籍桃源。元至正间,孙钦修谱志以遗子孙。越明成化壬辰(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年),孙旭重修之,亦既动且备矣。然前代无考,世次、字行、生卒、葬娶之例无纪,葺补于兵燹之余,其讹谬散乱多矣,修之不可以已也。腾瑞、元植、邦器诸生鸠④族佥议,咸曰:“修谱宜若吴先生。”乃共造余,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寒门有谱,久废不修,及今弗续,谱其坠乎!惟先生知我,幸留意焉。并赐一言以示来世,是寒族祖祖孙孙皆因先生而重矣。”余谢不敏,曰:“余非仓曹肉谱⑤其人,何敢与知君家谱牒事?然君意在尊祖睦族,余敢不成其美?”乃按近泉所得玉湖谱及肖梅所编葺世系,横披真究,刬⑥伪剔讹,上以溯其祖宗,由茂宗而上若于无稽者,详订之以示来世之信。用是⑦编成图次,首之以名字行号,使之长幼有稽;次之以生卒日月,使之忌讳有考;继之以娶妻生子,使之世系有所联;终之以坟墓方向,使之远近有所执。他为志铭传讹,一一备书,以昭纪行实⑧。断之以旧章,易之以新简。吾濡染所不及者,采之旧志;吾濡染所及者,增以已见。父领乎子,子属于父,观者可以兴孝焉;兄先乎弟,弟后于兄,观者可以兴悌焉。他曰子子孙孙,虽支分派别于亿万,咸以孝相先,以悌相率,继继承承,其永勿替哉!此亦可以祗承⑨近泉之命,不负邦器诸人之托矣。
夫人皆有木本水源之思,孰为剡子⑩,孰为籍谈11,惟视谱之修耳。谱既修,上念厥初,下逮云礽12,支分派别,昭如指掌,使千百世之子若孙咸为剡子、不为籍谈者,谱之功哉!由是如三仁,如九牧,如回、放,如尊,如礼,如禄,以至于玄泰、万宠、披、韬诸名贤,皆得识其名字者,亦谱之功也!自南迁下邳,自下邳迁福唐、迁莆阳、迁仙溪云峰,岁月眇阻,逝焉东西,异曰子孙,官辙萍踪,各出谱牒,以相符证,亦赖此谱之修也!林氏之人修谱之功岂眇少哉!
明万历庚寅(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90,庚寅年)阳月朔越三日13,武荣吴懋业贤伟甫谨序。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乃武荣名士吴贤伟所撰。明代傅夏器《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志》中提到:“老夫徜徉真隐楼时,值吴君贤伟抱册谒余,曰:‘此林氏家牒也。’”文中的“林氏家牒”即本文所序之书,此书的编纂者即吴贤伟。“伟客于林数岁矣”,对“桃源云峰林氏”的历史十分熟悉,对林氏家风十分钦佩,与林氏的繁衍壮大渊源颇深。
文中叙述了“桃源云峰林氏”的发展史,提到了受林氏后人重托而修谱的情况。其中“乃按近泉所得玉湖谱及肖梅所编葺世系”句告诉我们,此谱是在“玉湖谱”和“肖梅所编葺世系”的基础上编纂而成,这对研究林氏家谱的编纂史有帮助。
最后作者阐述了自己的编辑意图,即“兴孝”、“兴悌”、“以孝相先”、“以悌相率”。可谓言简意深,用意深远。
本文用语纯熟,行文严谨,气势充沛,古蕴盎然,可见作者的作文功底之深。
②吴贤伟:字懋业。武荣人。
③按,“承事府君”指林诏使。泉,泉州。云峰,永春云峰。
④鸠:聚集。
⑤肉谱:指通晓姓氏族谱的人。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秦王府仓曹李守素,尤精谱学,人号为肉谱。”《宋史·韩溥传》:“溥博学,善持论,详练台阁故事,多知唐朝氏族……号为肉谱。”
⑥刬(chǎn):削去,铲平。
⑦用是:因此。
⑧行实:谓实际行为,实际。也指生平事迹。
⑨祗承:犹祗奉。《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祗(zhī),敬、恭敬。
⑩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已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少昊氏后裔。讲道德,施仁义,百姓诚服,使得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得以保存,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孔子二十七岁时,“见于郯子而学之”。韩愈在《师说》有“孔子师郯子”之句。
11按,《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12云礽:远孙。《尔雅·释亲》:“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郭璞注:“言轻远如浮云。”比喻后继者。
13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汉·董仲舒《雨雹对》:“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於无阳,故谓之阳月。”  朔越三日:即初四。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谱志①
  
(明)林侨②
  
古人有言曰:“家世谱牒,以贤而传,以贵而显。”余今虽微贱,苟③不继而述之、葺而补之至于悠久、沦于湮没,俾子孙无所据而不知源流之所自,一则失吾家世统系④,一则忘于岁时醮祭。况吾先君遗命,尤不容辞,故据图次,详略事实,增入一新,以垂诏⑤后世,遂请 武荣傅先生凯⑥序。其巅末以纪厥事,来世子孙果能念先生人懿德,不忘先世遗风,以世相传,以事相袭,使兹谱牒益久而益明著,虽百世而凡昭凡穆、分源分流皆知所本,而后可慰诸。
明弘治乙卯(弘治八年,1495,乙卯年)秋菊节⑦,二十世孙侨志。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叙述了求“武荣傅先生凯”作序之过程,与明·傅凯《重修林氏族谱序》相对应,可相互参阅。
②按,有关林侨的记载较少。按明·傅凯《重修林氏族谱序》,林侨,字永庠,其父“趣兰先生”。
按方志记载,长乐人林侨(字叔惠,解元,赐之子)是正统三年举人。林赐,字伯予,长乐人。洪武癸酉乡试第一。永乐间,教谕乐平,问学该博,持守端严,巍然一时之望。(见《饶州府志》)
林侨,龙溪县人。宣德元年(1426)举人。东莞训导,善教诱,升淇学教谕。著《清约轩集》。(见《漳州府志》)
这两条资料与本谱中的记载不太吻合,不知孰是。文后附林侨《云峰林氏重修谱志》,文中提到求傅凯作序之事,可参阅。
③苟:连词,若,如果,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
④统系:旧时指宗族系统。
⑤诏:教导,告诫。《庄子·盗跖》:“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⑥傅凯:字时举,号敬斋,南安人。少年材器拔萃,究心易学,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提督天津等八衙。督催南畿,浙福财赋,以赈西北饥旱,事集而民不扰。转郎中。谢政归,日与诸士讲习,四方求文者踵至。子,浚。(清同治九年版《泉州府志·卷四十七·循迹·明二·傅凯》)
⑦按,指九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重修谱志①
  
(明)林侨②
  
古人有言曰:“家世谱牒,以贤而传,以贵而显。”余今虽微贱,苟③不继而述之、葺而补之至于悠久、沦于湮没,俾子孙无所据而不知源流之所自,一则失吾家世统系④,一则忘于岁时醮祭。况吾先君遗命,尤不容辞,故据图次,详略事实,增入一新,以垂诏⑤后世,遂请 武荣傅先生凯⑥序。其巅末以纪厥事,来世子孙果能念先生人懿德,不忘先世遗风,以世相传,以事相袭,使兹谱牒益久而益明著,虽百世而凡昭凡穆、分源分流皆知所本,而后可慰诸。
明弘治乙卯(弘治八年,1495,乙卯年)秋菊节⑦,二十世孙侨志。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叙述了求“武荣傅先生凯”作序之过程,与明·傅凯《重修林氏族谱序》相对应,可相互参阅。
②按,有关林侨的记载较少。按明·傅凯《重修林氏族谱序》,林侨,字永庠,其父“趣兰先生”。
按方志记载,长乐人林侨(字叔惠,解元,赐之子)是正统三年举人。林赐,字伯予,长乐人。洪武癸酉乡试第一。永乐间,教谕乐平,问学该博,持守端严,巍然一时之望。(见《饶州府志》)
林侨,龙溪县人。宣德元年(1426)举人。东莞训导,善教诱,升淇学教谕。著《清约轩集》。(见《漳州府志》)
这两条资料与本谱中的记载不太吻合,不知孰是。文后附林侨《云峰林氏重修谱志》,文中提到求傅凯作序之事,可参阅。
③苟:连词,若,如果,假使。《史记·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
④统系:旧时指宗族系统。
⑤诏:教导,告诫。《庄子·盗跖》:“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
⑥傅凯:字时举,号敬斋,南安人。少年材器拔萃,究心易学,成化戊戌(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提督天津等八衙。督催南畿,浙福财赋,以赈西北饥旱,事集而民不扰。转郎中。谢政归,日与诸士讲习,四方求文者踵至。子,浚。(清同治九年版《泉州府志·卷四十七·循迹·明二·傅凯》)
⑦按,指九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峰林氏族谱序①
  
(明)林旭
  
夫物固本乎天,而人则本乎祖也。如知所本可不尊乎祖哉?夫尊祖又莫贵于重谱也。谱既立,则可考异同之统系②,辨遐迩之源流,亲疏由之而别,尊卑由之而序,收涣散,敦亲睦,而归本于一源。此谱所以不容不立也。世人多有耻其祖之卑贱,而旁引他派之显达者而宗之,是则旭之所不识也,乌可谓之知本乎?夫祖可择也,审矣。且舜发身于历山③,尹发身于莘野④,舜尹亦欲宗圣君贤相之祖乎。
按吾祖之得氏,自殷比干始。战国时有相赵曰皋者,九子皆贤,世号“十德”。有相唐曰披者,九子皆刺史,号“九牧”。有唐福尉曰攒者,庐母墓,白乌来,甘露降,诏表其“阙下林家”。厥后子姓延蔓,荣贵显达,代不乏人。逮宋尤盛焉,至六世中奉府君茂宗,乃迁仙溪仁德里文筚峰前,而家也。由是卿相非一人,豪杰非一士。奈何胡元之末,世变事异,诏使公后承事府君,仍徙泉永春云峰,居焉。自是孟夫构居店上,仲季舍于东西厅,后世子孙益蕃衍。逮我朝永乐九年,先君彦通兊迁居和平之霞坵,增置恒产,克振家声。正统癸亥(明英宗正统八年,1443,癸亥年),旭补邑庠生弟子员。成化改元(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乙酉年),忝司广左增城教谕。是非祖宗积德之所自哉?夫如是,则仁人孝子不容不尊祖而敬宗也。
然则尊之敬之,可不重谱牒、序昭穆、别亲疏,以维系人心,俾其知本原之所自?旭虽不敏,姑按原牒,实有足徵者述而著,否则阙之以俟知者补云。后世子孙,果能笃厥行、修厥身,以至荣其身、尊其亲而显其祖,则斯谱之传有所寄矣。使我他日见祖宗于九泉之下,宁不少有颜乎?裔吾后者踵而图之,力而行之,毋使斯谱之湮没。万幸。
明成化壬辰(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年)中秋后一日,十九世孙旭谨志于增江官舍。
  
【注释】
①该资料来自网络,笔者没有见到原书。
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开头的论述颇有见识。作者反感世人“耻其祖之卑贱,而旁引他派之显达者而宗之”的风气,举“舜发身于历山,尹发身于莘野”而后世却以舜尹为“宗圣君贤相之祖”之例,力证英雄不问出处,而应尊其成就的观点之正确。可见作者的唯物求是之风。中间按朝代叙述林氏的兴盛史,简洁明快,散而不乱。特别是叙述“云峰林氏”自宋迄今的历史,眉目清晰,无故意夸耀之嫌。
本文用语古雅朴实,行文练达,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②统系:旧时指宗族系统。
③按,《孟子》有“舜发于畎亩之中”之章。相传舜曾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了尧的君主之位。
④按,《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赵岐注:“有莘,国名。伊尹初隐之时,耕于有莘之国。”
⑤增城:今广州市辖增城市。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9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山林氏族谱序①
  
(明)李昌箕②
  
香山林氏祜远祖,讳舟之。舟之五世祖,讳积仁,广东转运副使。高祖讳元忠,以奉直大夫赠正奉大夫。曾祖讳叔宪,从政郎。意、比二祖,悉以荫补者欤。
林氏之先,莆田人。居香山,自舟之始也。舟之孙讳德泽,以仕牒鸣官③,乞蠲徭役。盖宋之庆元间,由德泽而上,此牒有其系可考也。由祜之高祖溯德泽,不可考也。讳敬者,于祜为高祖。讳玄兴者,为曾祖。讳蛋者,为祖。妣则黄氏,考讳汉齐,早卒。祜之兄弟三人抚慈教严,惟黄是赖。祜率其弟祯暨禧之子某谒谱序于予,而祯尤劫劫焉。
予于是知斯人者,知类之本而知为孝弟矣。然而林氏之有谱,自祜兄弟始也,夫人情果远乎,果近乎?世有谱花药者,谱食饮者,谱文章者,至于本源枝流则漠乎,不以入怀,虽复磨闪贵富,海江才猷④,不亦玩愒⑤?岁时调弄唇脑,奔逐闻誉,而湛于人伪者乎?视斯人之反明天理,而以统之所自或冥于先,别之所分或忽于后,劫劫焉是惧,而惟博物者是资,可以为不易矣。故紬绎⑥而叙之。
  
【注释】
①《大崖 李先生文集》卷十六,齐鲁书社1997年7月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043册”。
按,本文为明代理学名家李昌箕所撰。
香山县是中山市的前身,主要范围包括今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与澳门等。本文系统地梳理了“香山林氏”的发展脉络。“香山林氏”来自于福建莆田,其始祖是林舟之。其上之五世,记载详细可考。其下可知者为其孙林德泽,而林德泽之下失考。
本文是作者应林祜之请所作,林祜为林德泽之后。现在有记载的是林祜的高祖、曾祖、祖、父,而高祖之上至林德泽失考。
文中的记载详而不乱,是研究“香山林氏”的宝贵资料。应当加以重视。
②李昌箕(1452—1505),字世卿,人称大厓先生,嘉鱼(今湖北嘉鱼)人。成化中领乡举,不肯会试。工书。放情诗酒,醉起以所赋诗书之札草濡墨,斜斜整整,无不如意。著有《大厓李先生诗文集》等。
③鸣官:告官,向官府控告。
④才猷:才能谋略。唐·钱起《巨鱼纵大壑》:“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⑤玩愒(kài):“玩岁愒日”的略语。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愒,荒废。
⑥紬(chōu)绎:理出头绪。
  
资料:
  
关于李承箕的资料
  
(白沙)门人李承箕,字世卿,嘉鱼人。成化二十二年举乡试。往师献章,献章日与登涉山水,投壶赋诗,纵论古今事,独无一语及道。久之,承箕有所悟,辞归,隐居黄公山,不复仕。与兄进士承芳,皆好学,称嘉鱼二李。卒年五十四。
——《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七十一·儒林二》
  
楚之嘉鱼有两李先生:伯承芳字茂卿,人称东峤先生;仲承箕,字世卿,人称大厓先生。二人皆清修苦节,好古力行,郁郁抱竒气,不屑与世俛仰。学皆不治章句,必欲直探孔孟遗旨。成化间为庠生,已厌科举之学,所司廹蹙,不得已就试。岁丙午同占湖藩乡书。庚戌茂卿登进士,授官大理,世卿不肯会试。时五岭之南有陈公甫者,号白沙先生,以道学名重天下。白沙之学不立文字,教人端坐澄心,优游停涵,久之渣滓消融,神明内朗,其学号简易直捷。一时学者翕然趋向然,亦或訾且议之。大厓心独喜其说,往见白沙,大喜曰:“吾与子神交久矣。”自嘉鱼至新会,涉江浮海,水陆几万里。君往见者四。白沙与之登临吊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终不及为学之方。久之世卿曰:“箕得之矣。凡学以言传非真传也。其有目击而道存者乎?”遂归。初世卿读书山中,作亭瞰水,扁曰“洗耳”,固已超然有混浊寰宇之意。及归自白沙,日端坐一室,洗涤身心,不涉阶级,径造本真。或劝之著述,曰:“近世笺注繁芜,郢书燕说,鼎沸丝棼。方欲一刬去之,而更推波助澜耶?顾犹喜吟咏,客至相与剧饮赋诗,醉起书之,札草濡墨,斜斜整整,无不如意。及为文章,刮濯陈垢,无起无止,莫可端倪,如山川出云,雷雨交至,倐然雨霁,天日清朗,亦可谓竒伟杰特者矣。久之茂卿自大理得谢归,二人日聚黄公之台,更倡迭酬,伯仲之间,自相师友。家徒壁立罄县,家人告不足,二人相视而笑曰:“吾道非耶?”壬戌五月,茂卿卒。己丑二月二十日,君亦无疾而终,春秋五十有四。天下惜其学之不及显也。李之先自江西武寜来居嘉鱼,宋庆厯间有宗仪、宗儒开义学于湖西之濵,曽祖焕盐课大使,祖善珙县学教谕,考阜封大理评事。配任氏亦甘贫苦节。子男六,教、严、整、虔、改、放,整乡贡进士。女一,归乡进士胡尧恺。孙男八。以正徳丁卯正月八日祔葬何公仑之原。昔茂卿之葬,君命教、整自楚来吴,属予表其墓。及是整与放复来请,岂以余尝窥其造诣之一二耶?且二子逺来之意,不可虚辱,则为之表于墓曰。人或曰:“白沙之学不事著述,大厓之见于文与诗抑何多耶?岂以是为非著述乎?”余曰:“道去言耶,去行耶,闻昔之君子有终日言而未尝言者,余何足以知之?”大厓之铭白沙曰:“虚以立本,动而能神,凝而涵之,天飞渊沦。”于乎!其殆以自见也夫?其殆以自见也夫!
——王鏊《大厓李先生墓表》,《震泽集》卷二十六。
  
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厓,楚之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其文出入经史,跌宕纵横。闻白沙之学而慕之,弘治戊申,入南海而师焉。白沙与之登临弔古,赋诗染翰,投壶饮酒,凡天地间耳目所闻见,古今上下载籍所存,无所不语。所未语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欲先生深思而自得之,不可以见闻承当也。
久之,而先生有所悟入,归筑钓台於黄公山,读书静坐其中,不复仕进。自嘉鱼至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里,先生往见者四。而白沙相忆之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又“衡岳千寻云万寻,丹青难写梦中心。人间铁笛无吹处,又向秋风寄此音。”真有相视而莫逆者。盖先生胸怀洒落,白沙之门更无过之。
乙丑二月卒,年五十四。唐伯元谓其晚节大败,不知何指,当俟细考。
——黄宗羲《举人李大厓先生承箕》,见《明儒学案·卷五·白沙学案上》。
  
李承箕,字世卿,号西峤,亦号“大崖居士”。八斗乡南花堂李家村人。生于明景泰二年(1451),卒于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二十日,54岁。
父李阜,史承芳。幼与兄从父读。成化二十二年(1486)与兄同时中举。慕广东新会之陈献章,弘治元年(1488)四月,自带干粮,沿途歌吟,步行至广东访见。陈献章馆待承箕于岭南“楚云台”。陈献章,字公甫,号白沙,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不仕,治理学,承箕至,即与读书、论道,孝宗朱佑樘召献章为侍从皆不就。承箕在岭南7个月,其间受新会知县聘,在大云山修新县志50余天,余皆与陈献章饮酒赋诗。承箕归,在大岩山真静所读书。弘治三年(1490),承箕劝其兄入京会试,自居真静所三年不出。弘治五年(1492)年,承箕在港口黄公山筑室待其兄归,陈献章题其额为“黄公钓台”。不久,其兄归,共居于“黄公钓台”。时文渊阁大学士王鏊《黄公钓台记》谓:“弘治壬子,嘉鱼李世卿,考室黄公山之阳,广东陈白沙题之曰‘黄公钓台’。有诣而问者,曰:‘何哉?’世卿曰‘终日钓焉,无所钓也。’伯氏茂卿,方为大理寺副,曰‘盍归乎?吾将钓乎黄公之山。’遂解官去”。
承箕与承芳曾四次至广东访陈献章,尊之为师。归,在“黄公钓召”常与客剧饮、赋诗。“承箕为文章,剔尘垢,不拘俗套,如山川出云,雷雨交至,悠然而止”。与兄酬唱,自相师友。承箕谓:“凡学,以言传,非真传也。其有目击而道存在乎?”陈献章惊其所悟,叹曰:“吾且从子后矣!”自此,承箕、承芳以理学名于世,时称“嘉鱼二李”,追配周濂溪(敦颐)。卒后,承箕与蒋道林(武陵人,名信,字卿实,曾任贵阳督学),同奉祀于武昌府学“周小祠”,位居程灏、程颐之后。去世前一年(1504)曾撰修县志。正德二年(1507)葬于朱砂桥何公仑之原。
——(网络资料)《李承箕:以理学闻名于世》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8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穴藏谱原序①
  
(明)林应元②
  
谱所以籍,书族姓之源流而录纪宗支之序派也。国无史则是非不传,家无谱将尊卑莫辨。无徵不信③,欲以敬宗而收族④也,得乎?
林氏出自比干之子坚,因避乱隐居长林,武王赐姓为林,此林氏之所由始也。及春秋时,林放问礼之本(有版本为“林放问礼於孔子”),而见大于孔子⑤;《南华经》林回弃金不顾,而负赤子以趋⑥。在周有“九龙十德”之号,于唐著“九牧双桂”之称。世传福建“无林不开榜”,此林氏之所推为昌宗也。迨宋理宗时,楚粤红苗乱,上以吾鼻祖母蒋氏,得传仙术能化鹤冲举,特命以南征,率其第八子与九男讨平之。定乱有功,因命二公留镇此地,随寓为安,后乃卜夏(疑为“會”)郡而居焉,此又会同(乾隆本为“三江”)林氏之所由兴也。祖母当初敕封忠节得道助 国夫人,二公在后赠加征边定南户尉,所谓功懋懋赏⑦,善善欲长也。六月六日,值祖母生辰,会邑后人建立祠堂,至期祀事孔明,所以崇德报功,无忘先泽也。在思义公时,派序取为十有二:“进定光成才公幸文秀再昌顺。”以象地支之运转。惟思进两世单传,至辅公生发有六大房,长荣二华三富四贵五兴六隆,以象六合之回环。所谓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也。嗟我列祖,继序其皇,俾后蕃而衍,俾后炽而昌。凡大小远近之团里,随时随地随人徙居者,直有如星宿之周天,江河之满地也。且喜自闽迁楚,代产文人。六传有才达公,幸睹闽莆之全谱,既抄录其大纲。十传有秀聪公,克绍⑧曾祖之贻谋,复详明其节目。至余兄弟辈,而宗派适又转矣。但愧先德之弗类,爰易进以为应,尤虑世序之失伦,欲辨异为统,所恨才力不及,未遑合族为公修,姑本耳目之见闻,略纪始终之原委,某公裔居某处某里某团村,系原某公枝分之派别,纪载昭然,俾得各洞悉其由来,庶几少笃亲谊而展考思,以无愧于我祖我宗焉耳。
吾闻比干,圣人也。圣人之后,将有达者。尚其缵乃旧服⑨,观谱而孝弟之心油然以生,入庙而敬恭之念黯然如见。过此以往,倘有肖子贤孙之接踵而迭兴者,可以于祖有光,则今日之约撮其要也,未始无小补云。
时维皇明崇祯十三年庚辰天中之吉,会邑带溪岁进士11十四世孙应元完初氏叙书于唐竹山之前案学山岭精舍。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
按,据博主言,湘西忠义侯林端之后,新近出版了族谱,其中总谱中有《石穴藏谱原序》,但是标点和文字均存在不少错误。后四川合江林怒涛先生又赠与乾隆三十年谱本抄件(影印),参照两版,重新标点,文中深色字为参照抄本增添。
该文叙述会同(乾隆本为“三江”)林氏的兴盛史。其鼻祖母蒋氏,率其第八子与九男定乱有功,“因命二公留镇此地,随寓为安”。又介绍了此支林氏的派序、六大房,展现了其繁衍昌盛之景象。在族谱的编修上,提到了“六传有才达公”,他有幸目睹“闽莆之全谱”,还“抄录其大纲”,成为会同林氏族谱之雏形。然后,“十传有秀聪公”又“详明其节目”,使得修谱又前进了一大步。到了作者“余兄弟辈”时,才继前人之德而大规模修谱,即本谱。
其中的“闽莆之全谱”究竟是哪一个古谱,令人向往之至。而会同林氏所修之谱也希望能看到。
②林应元:按文后的题名,作者是“岁进士”出身,字完初。其他信息不明。
③无徵不信:没有验证的事不可相信。《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郑玄注:“徵,或为证。”
④收族:谓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仪礼·丧服》:“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绝。”郑玄注:“收族者,谓别亲疏,序昭穆。”
⑤按,《论语》卷二《八佾第三》:“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从《论语》的记载中,看不到文中的“而见大于孔子”的记载。
⑥按,《庄子·山木》篇载“林回弃千金之璧而负赤子以趋”之事。即:“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据马叙伦考释,“假”字乃“殷”字之讹。假人,即殷人。林回是殷商遗民,其于邦国覆亡之际,举家逃难,但他却抛弃千金之璧,而负赤子以趋。林回取襁褓之子而弃千金之璧的行为为后人称赞。
⑦功懋懋赏:第一个“懋”,通“茂”,大;盛大。第二个“懋”,勉励。语出《尚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即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褒赏。
⑧克绍:能够继承。《书·冏命》:“俾克绍先烈。”孔传:“使能继先王之功业。”
⑨缵乃旧服:即“缵禹旧服”。语出。《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纘 禹 旧服。”孔传:“言天与王勇智,应为民主,仪表天下,法正万国,继禹之功,统其故服。”缵,继承;服,旧有的属地。
⑩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农历庚辰年。  
11岁进士:古时专指岁贡生。“明经进士”可以泛指贡生,实际上主要也指“岁贡生”。而科举时代的贡生,不但不是进士,而且比举人的科名还低。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7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修族谱序①
  
(明)林鹏飞②
  
夫谱,家之史也,法贵核③。史不核则无传信于国,谱不核则无传信于家。昔范宣子具陈家世,历虞夏以来,宗系皎然甚明;叔孙氏以为保姓受氏,世祀之不绝,莫若立功、立德、立言以不朽,三者有一,光宗耀祖莫大焉④。
吾林始祖肇于殷少师,死谏直言。周武王旌表其墓,封其子坚,赐姓曰林。阅四十七世而禄公(林禄)入闽,故谱系自禄公(林禄)而下加详焉。其居莆田者,有澄渚、马洋、西洲、义门、阳城、长城等处;居外邑者,有福唐、侯官、闽县、长乐、连江、温陵、南安、同安、龙溪、清溪、德化、永春、惠安、大义、涂岭、漳州等处。而龙溪之林,实从龙溪令迪公⑤移寓始也。自迪公(林迪)徙居文山,厥后分居析派,转徙于白石、潘岭、吾阳等处。虽分邑分籍,总之迪公(林迪)一派也。
历稽前哲,雍(林雍)、楚(林楚)、不狃(林不狃),并载于《左传》;放(林放)从孔子问礼之本;回(林回)弃千金之璧;尊(林尊)治《尚书》位九卿,名济南望族;懋(林懋)守下邳,子号六龙,为下邳甲姓;懋弟禄公(林禄),以功迁晋安牧;二子景(林景)、暹(林暹),景(林景)以功封南平侯。至孝宝(林孝宝)分刺泉州、玄泰(林玄泰)瀛州守,万宠(林万宠)饶阳太守。万宠(林万宠)长子韬(林韬),官至宗伯;次子披(林披)出处犹龙,两刺潭、康,生九子并为刺史,世号九牧。韬(林韬)之孙攒(林攒)为福唐尉,母丧负土庐墓,甘露三降,白乌再翔,唐德宗诏立双阙以旌之,故号阙下林家。自此,九牧、阙下簪缨相望。
考九牧之在莆田者,宋则有光大(林光大)、光中(林光中)昆季同科,汝大(林汝大)与栋(林栋)父子联榜。我明则文(林文)首登鼎甲,侄环(林环)继登鼎元;大司寇俊(林俊),抗批妖僧,名崇宇内;大司马云同(林云同),端方直谅,望重两京;总制富(林富),施惠布德,两广长城;巡抚大辂(林大辂),切谏南巡,廷杖系狱。在漳则迪(林迪),不附蔡京;侨迁本邑,逵(林逵)守漳郡,未满致仕;正卿(林正卿)兄弟三人,从学朱紫阳之门;乾(林乾)与琼宗(林琼宗),伯侄同登陈文龙榜;琦(林琦)佐文天祥,死节建康;广发(林广发)志慕三溪,纪贤郡志;进士弼(林弼),使安南,知登州,廉仁并著;农署历浙、粤,宦贤并祀。其诸登科甲号名贤者,不能悉记,时盖斑斑⑥可考也。
南朝上世登朝籍者,传记无缺矣。唐重世家,谱牒尤著。自中书令温彦博定吾林名字世爵,藏于秘阁,蕴公(林蕴)居史馆得其副本,更筌为《续庆图》。宪宗元和间,定天下氏族,得百九十八姓,许通婚姻。林氏为普安郡之首。太 常博士林宝作《元和姓纂》,谓林氏得姓自殷少师比干之子坚始。黄璞著《闽川名士传》,以问礼之林放为少师之后,世次乃少师十二代孙也。宋加封林放为长山侯,盖因少师夫人妫氏,逃于长林山石室而生坚,长山侯其有取乎尔。历宋而元至我朝,本派祖迪功郎资公(林资)、参军必先公(林必先)、家宰琼宗公(林琼宗)、道学正卿公(林正卿)兄弟三人,广发(林广发)、登州弼(林弼,字登州)诸基祖,先后踵之。至见素公(林素)通令福、泉、漳诸荐绅,各述其本末,广采而并撰之,总曰《林氏源流世系》,从斯吾闽之林,条条有序,绳绳相继,至详至核,允一家信史矣。
夫谱之作,以睦族也。苏洵曰:“谱为亲作,今之相视为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之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而至于途人者,此族必谱也。溯自迪公(林迪)始迁,至今计一十三代,四百一十七年,中间几经丧乱,几经分析,移处于山谷、海滨,其间生齿亦既繁夥,世数亦既长远,迁徙亦既疏逖⑦矣。生齿既繁,安得无背玉负薪之不齐;世数既远,安得无衣锦被褐之差;迁徙既逖,安得无醇悍朴狡之殊习。惟自祖宗视之,则无贤愚贵贱,皆一脉所出,若分亲疏而藩篱,遐迩而秦楚,甚至同室而推刃,兄弟而阋墙,从寻斧斤于葛藟⑧,乖和乐于埙篪⑨,则情离于谱牒之间抑末矣。惟是弱者翼之,穷者周之,患难相扶持之,死丧则匍匐救之,虽服尽地隔,目击颠踬困踣,苟可效力输情,亦追念祖宗族属大谊,而不靳心力以夹持之。如此则联疏为亲,萃涣为一,上为振祖荣宗之裔,下为睦族伟人。兹谱之作,不大有光哉!
呜呼!三江九河,朝宗东海;千禾百穗,还问本根。既孤寒之族,不知所祖,尚有奋起作祖之士出焉,矧吾族列祖多表表著世也,可无绳武之裔乎?凡属我同祖者,其相与勉之!
大明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蒲月(农历五月),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广西南宁知府、裔孙鹏飞撰。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 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引自《莆田金紫林氏梨岭英田宗族谱》2000年。未找到其原始出处。原文有标点、注释,笔者又略加改动、增删。
按,本文署名为林鹏飞。据《福建通志》、《漳浦县志》,漳浦县人林鹏飞是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进士。而本文所署时间为“嘉靖二十年(1541)”,所署官职为“中宪大夫广西南宁知府”,时间及官职都不对,所以本文可能为伪作。另外,文中有些用语习惯也不够严谨。
本文用较多的篇幅叙述林氏的发展史,条理清晰,线索明了。从文中看,“本派祖迪功郎资公”,可见作者属于林资一脉。
本文即使为伪作,也一定有所本,若能找到原作或本文的最初出处,还是很有意义的。
②林鹏飞:据道光十年《来安县志》卷九《名宦志·县令》:林鹏飞,字希翰,号慎宇,福建漳浦进士,万历六年调任。威望棱棱,奖善罚恶,以作兴人才为已任。每月有育英会,馈给丰厚,评骘周详。选文行优者为蒙师,小学大学咸知奋勉。邑中恶少肆毒,悉廉,置之法。其健讼者多越江控诉,破人家产,尤重法惩之,邑赖以安。升南京大理寺评事。邑人立有生祠。
③核:详实正确。
④按,此段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穆叔(叔孙豹)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⑤林迪:字吉夫,兴化县人。通六经、工辞赋,以太学上舍优等第绍圣元年(1094)进士。知龙溪县,平易近民,有古循吏风。丞相蔡京,林出也。尝欲因是内交于林迪,林迪以蔡京“非同族”拒之。林迪操履端方,甚为多人所推重。郑樵称赞:“吉夫耆老硕德,在崇(宁)(大)观间仕不窜进,所在以治效称。”
⑥斑斑:犹“班班”。明显貌;显著貌。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黄帝至吴魏间,班班能言之。”
⑦疏逖(tì):指荒远之地。这里有疏远、闲散之意。逖,远。
⑧葛藟(lěi):植物名。俗称野葡萄。《诗经·王风·葛藟》描写周室衰微,人民流离失所、求助不得的痛苦。后以“葛藟”借指流亡他乡者的怨诗
⑨埙篪(xūn chí):古语有“伯埙仲篪”。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⑩绳武:《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集传:“绳,继;武,迹。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5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林氏宗谱序①
  
(明)叶向高②
  
不佞纳禄③有年,迩圣上龙飞首元④,蒙恩起迫上道④。司成⑥咨伯君⑦旧叨同籍同官,在告留别间以家谱见叙,义不容辞。
窃谓谱之为言,布也⑧。胪于家族⑨,载于文献,百世足徵。今宇内世家首称闽,闽首称莆,莆首称林,奕世载德⑩,篇帙浩瀚。其原初由于李唐太宗命二三词臣11,逖稽12远溯,藏于王府。盖忠臣遗腹,天不绝其孤,产于长林石室之中,推而上,自殷宗迄进轩辕,非谓凿空13,李唐实首开之。虽其记林总14,不离夫古者近是。以故世系世纪,继绳流胤15,灼有实据;科第出处,宦迹履历,确有定在。诰命16特典,昭如日星;遗像坟庙,巍如穹岳。以至艺文有载,传序有记,迁徙有稽,支派有别,圭田春秋之时享17,祀典宗器之陈列,靡不具载。其文约,其事祥,其词确,而其所关极远。谓林氏世家讵不信乎!
余阅而叹曰:“林氏于是乎有礼矣!”礼以严家教、式后嗣,崇德象贤,睦族和宗,骎骎18乎与天地同终始。羹墙对越19,祖宗如见;骏奔荐芷20,洋洋21临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著存致悫22,肃然秩然。非礼之所周流沦洽23 ,则血脉葭莩24,几乎蚀矣。余于是知林氏之族之炽也。谱之存也,经百劫而不晦者,以其有礼也,非礼则宗何能称最也?故考世者,考其礼而已。鲁圣人曰:“百世可知也。”25司成之贤,其先贞肃、端简二司寇26,名臣勋业彪炳,风霜浩荡;而殿魁絅斋环公、澹轩文公27,以宫僚宗伯28,文章经纶,华藻词命29,播其前朝。谓林氏之有礼,其亦有所从来乎。
天启元年(1621)岁在辛酉端阳之吉,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知制予告存问、年通家弟叶向高顿首拜撰。
  
【注释】
①本文转自“龙泉山人的博客”。http://longquandsha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798420020103282926941/,未找到其原始出处。原文有标点、注释,笔者又略加改动、增删。
按,本文的作者叶向高是明代名臣,曾三次担任首辅之职。他是福州府福清县人,他的生母为林氏女,故文末署名时有“年通家弟”的自称。
本文写于叶向高重受重用,第二次担任首辅之际。国子监祭酒林尧俞在叶向高“告留别间”以家谱承之索序,叶感到义不容辞而题写之。
文中用语儒雅,意蕴深沉。其“今宇内世家首称闽,闽首称莆,莆首称林”写出了林氏的昌盛,给予林氏极高的评价。然后,考述林氏的历史,赞美该谱“其文约,其事祥,其词确,而其所关极远”。以上仅为泛泛之谈,多赞誉之词。
文中真正体现作者思考的是“林氏于是乎有礼矣”。作者紧紧抓住“礼”做文章,认为“林氏有礼”乃“林氏之族之炽”的根源。林氏族谱之所以历千年而不断,“经百劫而不晦”,也是因为“其有礼也”。而林氏只发展之所以能在天下“称最”,正是因为其礼仪教化之功。最后,作者举出林俊、林云同、林环、林文为例,指出他们乃知“礼”之典型,他们的“有礼”影响着一代代的林氏后裔。
本文从一个侧面论述了林氏兴旺的原因,只得人们深思。
②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号台山,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州府福清县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授南京国子监司业,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万历三十五年(1607),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升首辅,人称“独相”。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坚请辞。万历四十二年(1614)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光宗泰昌元年(1620),家居六年后又被召为首辅。天启元年(1621)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任首辅。但魏忠贤操纵朝政,屠杀东林党人,叶向高遂于天启四年七月致仕。天启七年(1627)病逝,葬闽侯县台岭。崇祯即位后,追赠太师,谥文忠。按,因叶向高生母为林氏女,所以在谱序中有通家弟之称。
③不佞:谦辞,谦称,犹如“不才”。  纳禄:归还俸禄。表示辞官不做。
④迩:近(来)。  龙飞首元:新皇帝登基,新年号开用。明光宗泰昌元年登基(1620),召叶向高,但同年光宗就死了。《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遂以“龙飞”为帝王的兴起或即位。唐·刘知几《史通·叙事》:“邦国初基,皆云草昧;帝王兆迹,必号龙飞。”
⑤按,叶向高辞官多年后,被重新启用。起:重新召用。迫:急迫,匆忙。
⑥司成:古代教育贵族子弟之官职,后世称国子监之祭酒为“大司成”。唐高宗时一度改国子监为司成馆,祭酒为大司成,旋复旧。但仍相沿用作祭酒的别称。  
⑦咨伯:林尧俞(约1560—1628),字咨伯,莆田九牧林长房林苇后裔。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庶吉士,直史馆。以丁内外艰去,服阙,坚卧不出。荐补原职,在翰林院潜心研究十年,始迁赞善,转左谕德兼侍讲,均辞未就。自乞南京国子监祭酒闲职。主纂《兴化府志》59卷。熹宗即位,特起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三年(1623)五月,擢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总纂《光宗实录》成,加太子太保衔。因忤魏忠贤,连疏乞归。居家数年卒,谥文简。
魏忠贤当政,为扩展宦官势力,要求增加太监名额,他力持不可。好学束修,雅负物望,善书法,魏忠贤敦请不舆。忠贤矫诏命公题匾,公大书“畏天堂”三字,题曰“礼部尚书某奉旨书”。《天妃显圣录》第一篇序之作者。著有《溪堂诗集》4卷、《溪堂文集》2卷。焦竑《澹园续集》卷二十三有《送林咨伯奉使便归莆阳观省》。佘翔《薜荔园诗集》中有《送林咨伯上春官》。
其祖父林应采(南宁府同知)、父林焲章(湖广佥事)均赠礼部尚书。尧俞公弟尧光、尧英、尧华俱负时名。林尧光,字观伯,顺治中以选拔贡生,任行人司行人,有《涑亭诗略》。林尧英,字蜚伯,号澹亭,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授江西饶阳县知县,转刑部郎中,累官至河南学政,性好学,工诗赋,为燕台十才子之一,有《澹亭诗略》。林尧华,字开伯,顺治间举人,知榆次县,其诗才气隽爽,有《浣亭诗略》、《浣亭归来吟》。
⑧按,“谱”有“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之义。如:谱列(按照事物的系统和类别编排);谱注(记叙记载);谱状(记载家族及历史的书籍)。本句语出《释名》:“谱,布也。布列见其事也。亦曰绪也,主绪人世类相继如统绪也。”
⑨胪:陈列,陈述。
⑩奕世载德:累世积德。《国语·周语上》:“奕世载德,不忝前人。”奕世,累世、代代。
11按,贞观年间,名臣高士廉主持编撰《氏族志》。
12逖稽:逖,远;稽,稽考。
13凿空:凭空无据。
14林总:即林林总总。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事物杂乱众多。
15继绳:即继继绳绳。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明·宋濂《吴公墓碣铭》:“自时厥后,继继绳绳,予知未有艾也。”  胤(yìn):后代。
16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17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时享:亦作“时饗”, 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
18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比喻事业进展得很快。
19羹墙:《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后以“羹墙”为追念前辈或仰慕圣贤的意思。  对越: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20骏奔:急速奔走。  荐芷:进献香草。芷,白芷、香草。
21洋洋:同“养养”,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郑玄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郭璞注:“皆忧思。”邢昺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22著存致悫:出于《礼记·祭义》:“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存,在也,察也),致悫(诚实,恭谨)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按,致爱则存:孝子尽了最敬爱的心,好像父母还活着一般。致悫则著:孝子存了诚笃的敬亲之心,好像父母还显明存在。
23沦洽:渗透浸润。
24葭莩(jiā fú):芦苇里的薄膜。比喻亲戚关系疏远淡薄。
25按,《论语·为政第二》: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6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贞肃:即林俊,字待用,号见素,嘉靖元年(1523)升工部尚书,改刑部尚书,谥贞肃。  端简:即林云同,字汝雨,号退斋,隆庆四年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谥端简。
27林环:明永乐状元,字崇壁,号絅斋。林环曾在礼部做事,所以有宗伯一说。 林文:字恒简,澹轩其号。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林环之弟。林文一生主要在翰林院度过,曾任职太常寺,掌宗庙礼仪,所以有宫僚一说。
28宫僚:太子属官或宫中僚属。  宗伯:古代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礼部侍郎称少宗伯。
29词命:词翰策令。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5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安世谱校正序①
  
(明)林志②
  
林氏出自子姓。殷少师比干谏受而死,其子坚逃于长林。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爵坚郡公,命为监,赐姓林氏,食采博陵。坚生载,继为监牧③。载生磋,始失封邑,居博陵。磋生虎,为成王卿士。虎生光,康王再命为大夫。光生相,昭王时复为监,监诸侯国。相生玄,玄为元士④。玄生凤,凤生翊,翊生苌,世为夏官⑤。平王东迁,苌之后,林⑥总六师以从。自是林氏或在周,或居鲁,或在齐、卫。其在周者,贞为卿士⑦,英为太保,隽为畿内侯,宏为内史,繇为司冠。其在鲁者,雍、不狃、楚,代仕季氏,传称季氏之良者⑧;而放,问礼孔子,以长山侯祀阙里。其在齐者,回见《庄子》,既见《说苑》。其在卫者,类年百岁,与孔子同时,见《列子》。战国之时,或在周,或在秦;而相赵者皋,始居九门,有九子,号“十德之门”。秦并赵,徙齐郡、邹郡。始皇时,诘为河东郡守;文度,朝歌令;治为粟内使;亮,侍中。汉高祖定三秦,皋四世孙挚,从赵元父有功,封平棘侯千户;传子辟疆,国除。景帝分邹县,置济南郡,遂为济南人。元康中,辟疆曾孙常观为项圉大夫。盖自平棘懿侯,四世而太傅尊,始由儒术显,以今文尚书授丞相平当,传为欧阳氏学,故济南之望独盛。而秦侍中亮之后,则有御史大夫别、少府述、御史中丞公,历仕文、景、武帝朝。其出守广陵者告、后汉侍御史衮、吴将军恂,寔后之。哀帝时,鉴为北平太守;后居平凉者,为后魏太守遯。而闾居成都,抱道隐居,元成间,杨雄师之,其始末无闻焉。新室更始之际,或隐或仕。光武中兴,时为徐州刺史。而尊之六世孙清泉侯邈,亦徐州刺史;下邳林氏,其后也。永平中,吉为少府卿;三传为大将军万年侯恂。汉末,农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祇,尚书仆射,此其尤著者。而礼为鲁王相,历山阳、平原太守,以治行⑨称。魏受禅,谭为尚书郎;豫为河南、河东太守;道固,吏部尚书。晋泰始初,玉为侍中兼司隶校尉;显,历安定、博陵、山阳三郡太守。而清泉之五世孙乔,与释道林为友,《世说新语》记之;玄孙道明,后魏清河太守。清河子胜,北齐散骑常侍,后始见之临清; 唐太常博士宝祖焉。其居广平者,隋太子率令庭珉,自任县徙魏郡。庭珉生实,广平、魏郡盖同出也。晋安林氏,出自徐之下邳。晋黄门侍郎颖(一作隶公,字元从),隋元帝南迁,初寓江左,生懋、禄。懋,下邳太守,生六子:鉴之、宜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时号六龙,是为下邳祖。禄由散骑常侍迁晋安太守,卒于官,追封晋安郡王。二子:通直郎景、广威(一作威武)将军暹,葬散骑于温陵九龙岗,始居侯官县都西里,是为晋安之祖。景生散骑常侍、开国侯绥;散骑事详,暹之后不见于谱。而开国五子汉、群、格、熙、鄱,子孙始居莆田,历宋、齐、梁、陈、隋,仕者甚众。开国七世孙英之后,自莆田迁洪州,隋末士弘称帝鄱阳是也。十二世孙唐饶州刺史万宠,三子韬、披、昌。韬生尊,尊生福唐尉攒,以孝致白乌甘露;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世称阙下林家。昌居漳浦。而披为太子詹事,生九子:苇,端州刺史;藻,殿中侍御、岭南节度副使;著,横州刺史;荐,韶州刺史;晔,通州刺史;蕴,尚书员外郎、邵州刺史;蒙,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福唐刺史。惟藻、荐成进士;苇、著、晔、蕴、迈、蔇皆明经及第;蒙由荐辟。而蕴以忠义拒刘辟,事载《唐史》,儒学最知名。世称“莆田九牧”是也。苇生平乐县主簿恕、丰城县主簿应、寿州司户惠。荐生广济令凭、武昌令总。晔生建安尉悫。蕴生国子祭酒愿,其后蔓衍于莆。蒙生余杭令愻,其后皆居闽县。迈生都昌令愈,其后分居长乐、长溪。有慎恩⑩公仕唐末,为水部郎中。遇黄巢之乱,被执不屈,骂贼不绝口,贼断其舌,犹以指蘸血,连书“巢贼”不辍,遂遇害。后御笔旌其所居曰“忠义名家”,诏立祠,编祀典。祠在福州城内山兜尾,历朝皆有宠锡,春秋二祭,行三献礼,迄今无间焉。先是,公于山谷间筑室读书,揲蓍得蒙卦,因号伸蒙子。著述不倦,讲明乎诚意正心之学,后人乃以德成名。其岩著有《续孟》等书十余集传世。闽省乡场试策多有问及者,今长乐之沙堤、湖井、渡桥、后郭连江之大,澳溪尾、传山、塘官、东岸,皆其支派也。裔孙光辉增注。蔇生晋江令恩,其后居仙游。盖自永嘉南迁,晋安族姓,闽中推为第一。其散处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者,皆其苗裔,而莆田最盛,故唐、宋称为昌宗。
盖长林赐姓,自晋、魏以来言氏族者,相承如此。故唐李翱作比干庙碑11亦据以云,而《列子》林类、《庄子》林回,注家相传,皆云殷之遗民。林宝著《元和姓氏纂》,时匡簿家藏,固足征不诬矣。独夹漈12《郑氏志》云:“以字为氏,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其讥宝以不知其姓之所自出。”窃疑之,按《春秋传》,林雍、林不狃、林楚,代仕季氏,故曰:“林氏之先,皆季氏之良也。”而放,为鲁人;回、既,皆齐人;类,为卫人。在春秋之时,宜非近世矣。夫林开为平王之子,其孙必以王父字为氏,何得入春秋百余年间,其子孙离宗为庶,反仕陪臣者,若是之众且远哉!且唐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非若后世之判涣无考也。宝之为博士,尚论其世,而乃昧其所自出乎?无是理矣。然宝之所独详者,直济南而下,徐州清泉派耳。他如平凉、广陵、魏郡、晋安、成都,仅附见焉。而黄门下邳之后,述于林蕴者,源流本末最为详备,岂非永嘉之乱,文献以南,当时衣冠世族之旧犹有存者,郑氏盖偶未之见耶?至于晋安之林,唐、宋号为昌宗,宝由黄门入闽,族姓推为第一;又有九牧、阙下,以彰大之;而寥寥清泉之裔,无或论著者。郑氏以是讥宝,何也!然郑氏所据,乃《邹县风俗通》所云,而邓名世氏14辨误,亦以为然。余观桓王之孙,有林茂、林英者,为王子克之子,则又一族。而名氏同者两人,是郑说疑信已相半矣。否剌13林开之林,又自为姓,亦如虞仲之为虞也与!故今既据旧谱为谱,而复疏其异,以备参考焉。
明永乐十八年14庚子十月,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闽县裔孙志谨譔。
  
【注释】
①见《西和九龙族谱》,清光绪三年新嘉坡古友轩版。
按,该文流传很广,林氏族谱中大多录之,但略有差异。本文据“清光绪三年新嘉坡古友轩版”校之。
本文第一部分详细叙述林氏的得姓史及各个朝代之见于史册者,对林氏的几大分支条分缕析,把其流变的脉络梳理得十分清晰。第二部分属考证文字,主要针对郑樵“林氏源于周平王庶子林开”之说进行反驳。郑樵是针对《元和姓纂》来立论的,本文也以《元和姓纂》为立论根据,可观剖析了《元和姓纂》记述有详有略的原因,指出这正是林宝唯物、科学之处,从而论证了《元和姓纂》的可信性。同时,相应地针对郑樵的说法进行驳斥。有理有据,真是可信。
②林志(1378—1427),字尚默,号部斋、见一居士,闽县人。年幼聪颖,读书一遍即成诵。10岁时避雨染坊,阅店中簿册,数日后染坊失火,簿册尽焚,请林志抄副本,不误一字。明永乐九年(1411)解元,次年中会元,殿试时被抑置榜眼。授翰林编修,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古今名臣奏议》及地方志书等,升文林郎。永乐十九年(1421),召入京,升修撰,授承务郎,复升右春坊右谕德,仍兼旧职,给双俸。先后两次为京闱考官。宣德二年(1427)病卒。
③监牧:负有督察之责的地方官。
④元士: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于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
⑤夏官:《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夏官以大司马为长官,掌军事,所属有小司马、军司马、军将、师帅、旅帅以及虎贲氏、旅贲氏、方相氏、大仆、职方氏等。
⑥林:有的版本为“材”。
⑦卿士: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西周或为卿的通称。
⑧按,《左传·定公八年》载,季桓子遭遇危险,他对侍从林楚说:“而先皆季氏之良也,尔以是继之。”对曰:“臣闻命后。阳虎为政,鲁国服焉。违之,征死。死无益于主。”桓子曰:“何后之有?而能以我适孟氏乎?”对曰:“不敢爱死,惧不免主。”桓子曰:“往也。”林楚最终完成了使命。
⑨治行: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杰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
⑩慎恩:按,多数版本为“慎思”。
11按,此处的说法可能有误。“李翱”应为“李翰”。李翰《商少师碑》被收入《全唐文》,原碑现存卫辉比干庙碑廊。
12夹漈:指郑樵(1103—1162),字渔仲,宋兴化军莆田人。从16岁开始闭门读书,无心仕进,深居夹漈山读书、讲学30年,人称夹漈先生。一生著作甚丰,有《氏族志》、《动物态》、《图书志》等80余种。
13剌:按,多数版本为“则”。
14邓名世:字元亚,江西抚州临川人。南宋著名学者,累官著作佐郎,在姓氏考证上成就尤高。其著作流传至今的,惟有《古今姓氏书辩证》一部。该书搜集宋及宋以前历代姓氏文献,对当时所能见到的姓氏的起源、郡望、名人、流布作了或详或略的考证,为后人研究姓氏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堪称宋代姓氏学研究集大成之作,是我国古代姓氏谱牒学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邓名世因不满前人以及当时姓氏研究大多停留在记录姓氏的现状,而是以考证姓氏文献的真伪为己任,希望能清理以往姓氏研究的成果,在学术上有所创新。他从考辨以往姓氏书之误入手,以修撰一部古今姓氏全书为撰著宗旨,因此“长于辩论”成为此书的一大特点。《辩证》问世以后,颇为同时代学者所重,也对后世的姓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朱子语类》称赞邓名世“世学甚博,姓氏一部,考证甚详,盖不虚也”,王应麟《姓氏急就篇》、《困学纪闻》等多引据邓著。清乾隆年间纂修《续通志》,其《氏族略》一篇更是多据《辩证》以补充之。在现存的姓氏谱牒文献中,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与《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鼎足而立,有着重要的地位。
14永乐十八年:即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年。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46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跋重修云峰林氏族谱后
  
从来积厚者流光②,理固然也。我姓祖德宗功,衣被人文,咸正无缺,克家永世,俾炽而昌。其为谱牒也,龙文凤章,前人之述备矣。中间子姓源源流流,昭昭穆穆,继往开来之志亦炳若日星。尔乃③季侯叔祖增规模之未备,遵法制之维严,又为善继,又为善述,抑又可无憾于尊祖在天之灵,观止矣。独很科名未复起,簪笏未复华,诗书之不克有成,以增兹谱光,喜与愤并,爰不禁夫挥毫。
  
【注释】
①该文见《九牧云峰林氏族谱》(季夫房)。不知版本,网络流传,原书影印。本文似手写体,应该从老版本上影印而来,比较真实可信。缺少著者姓名。
②积厚流光:谓功业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广远。光,通“广”。《荀子·礼论》:“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③尔乃:更端发语词,无义。汉·班固《西都赋》:“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504.html

云峰林氏重修族谱志①
  
(明)林瑚
  
夫道各有类,物各有种,而姓氏所传不得舍传记而流芳,故诗书留圣贤之要,史册纪侯国之威,而谱牒立家庭之规,此古今不易之论也。
我族为比干裔,自赐姓以来,其间忠臣孝子不能备述。迨文峰乔迁,秀公之子遂为我云峰始祖。衍传苗裔,即为昌盛之家;咀习诗书,曾掇科名之后。日往月来,恐乱后世之昭穆;岁功②年叙,惧没前人之弓冶③。是以谱不可不存也,又不可无重谱之人,以全世衍之功也。故一修再修,至于数十修者,总为子孙繁衍而计昭穆耳。仁甫拆址,孟仲与季拓基,世习祖训,卜昌其家。及乎彦通公卜址霞坵,孟季犹依祖地,余伟彦通公裔故以霞坵为少祖。至我乐野公,又从霞坵拆迁,霞坵孙子流派各依分以为功,而内外先后,昭穆弗乱,是皆有籍乎谱史。故我族兑居,有徙异乡异县之纷,总不外林氏一宗一家之派。同昌厥后,锡尔忠孝,至若钟鼎之隆望,直仰天以相俟云。
明崇祯辛巳(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辛巳年)秋九月既望,二十七世孙瑚谨志。
  
【注释】
①按,该文原录自《云峰林氏家谱》。云峰,今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云峰山。该文主体部分叙述了云峰林氏的兴盛、演变史。首段的论述颇有力度。但因传抄之因,有的字句疑有错谬。
②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
③弓冶(yě):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5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氏世藏图跋①
  
(明)吕柟②
  
右文昭林公少颖③于宋绍兴间所得敕辞,其子孙宝藏,相传至今。刑部正郎德敷,则十数世孙也,装潢成巷以展于予。
盖自秘书省正字以至为福建参议,其词翰皆在也。夫文昭尝论安石《三经》之非,罪浮王、何④。又因金人南侵,作书抵当路,言元和畏战之弊⑤。风节凛凛,至今犹有生气,诚有宋之名儒也。然考其师友渊源,初受学于紫薇舍人吕本中⑥,其后东莱吕祖谦⑧又受学于少颖焉。虽晦庵朱子亦闻少颖之风而兴起者也⑨。然则少颖入朝之节岂偶然哉?呜呼,使紫薇不至闽,少颖或无此学;使少颖早至洛阳以见二程⑩,又或南至道州以见濂溪11,西至关陕以见横渠12,则其造诣所成当又不至此也。然则德敷今日缵戎13而光大之者,虽东至泰山以访孔、颜可也。不然,则所藏词卷亦与书肆集本等耳。
  
(眉批)文昭气节传之今日,真所谓正气光史册者也。先生表章之而益张大其迹,不然赵无恤袖中简14耳。
  
【注释】
①《泾野先生文集三十八卷》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月版“续修四库全书·集部01338册”。
按,本文乃明代著名理学家吕柟所作。吕柟见到了林氏后人林德敷所藏的宋代理学家林之奇所得敕辞,深为林之奇的气节、品行、学问所感,而作此文以赞之。
②吕柟:明代理学家。高陵(今陕西省高陵县)人。字仲木,号泾野。武宗正德间进士。授修撰,以忤权贵刘瑾,辞官。瑾被诛后复官。世宗即位,以议“大礼”与张璁等不合,遂下狱。后谪解州判官。累迁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学宗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同主讲近三十年。及卒,高陵人为其罢市三日,以示哀悼;四方学者咸设位哀悼。谥文简。有《泾野子内篇》、《泾野诗文集》等。
③林之奇(1112—1176),南宋福州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 山先生。绍兴进士。累官秘书省正字,转校书郎。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他以王氏书乃异端邪说,不足为训。吕祖谦曾从受学。谥文昭。著有《尚书全解》、《拙斋集》等。
④按,林之奇是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由汀州尉荐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时朝廷欲兼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林之奇上言:“王氏三经,率为新法地。晋人以王、何清谈之罪深于桀纣。本朝靖康祸乱,考其端倪,王氏实负王、何之责。在孔孟书,正所谓邪说、诐行、淫辞之不可训者。”(《宋元学案·紫微学案》)  王、何:三国·魏·王弼、何晏的并称,以清谈著称。《晋书·范宁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
⑤按,“元和”乃“久和”之误。《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林之奇》:“或传金人欲南侵,之奇作书抵当路,以为‘久和畏战,人情之常。金知吾重于和,故常以虚声喝我,而示我以欲战之意,非果欲战,所以坚吾和。欲与之和,宜无惮于战,则其权在我’。又言:‘战之所须不一,而人才为先。必求可与共患难者,非得如庞士元所谓俊杰者不可也。’”
⑥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吕公著、父吕好问俱为名臣。徽宗时为大名府帅司傒官、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秦桧讽御史劾罢之,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年六十二,谥文清,学者称东莱先生。《宋史》有传。因其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故诗家称曰吕紫微,而所作诗话亦以《紫微诗话》为名。
⑧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祖籍山东东莱。宋室南渡,曾祖父好问避难南迁。祖父弸中迁居金华城区。好问、弸中皆继承和研究中原理学。祖谦幼承家学,得中原文献之传。及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又与张栻、朱熹友善。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任南外宗学教授。六年,任太学博士,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复召还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尝召度馆职,典试礼部。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二年(1175),访朱熹于福建崇安寒泉精舍,辑周敦颐、程颢、张载诸人著作成《近思录》,成为后来性理诸书之祖。三年,任秘书郎兼官如故,受命重修《徽宗实录》。五年,升著作郎,命诠释《圣宋文海》,孝宗赐名《皇朝文鉴》。升直秘阁。八年,卒,归葬武义明招山。嘉定九年(1216),谥成,追封开封伯。
⑨按,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年方24岁的朱熹在初入仕途,赴同安主簿任经由福州时,曾拜访过他。在所接触过的研究《书经》的学者中,他认为:“惟三山林少颖向某说得最好。”从这位前辈学者身上,朱熹受到很多教益和启迪。后来朱熹委托蔡沈编《书集传》,林之奇的《尚书全解》,也是其开列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⑩二程:指北宋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两位理学家。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两人并称“二程”。
11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谥元,称元公,学者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其在儒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黄百家曾评价:“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公元之破暗也”(《宋元学案·濂溪学案》)。其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太极图说》和《通书》两篇。有《周元公集》。
12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字子厚,大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熙宁二年(1069),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於道,年五十八。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明公。
13缵(zuǎn)戎:《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孔颖达疏:“王身亲自命之云:汝当绍继光大其祖考之旧职,复为侯伯,以继先祖,无得弃我之教命而不用之。”后以“缵戎”指继承帝业。
14按,《资治通鉴·周纪一》:“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50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8: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莆阳林氏世德图序①
  
(明)祝允明②
  
海内林氏皆出黄帝而祖比干,上下数百年,今无盛于闽之莆矣。
允明尝从今南台中丞公待用③,翻察世箓④,本柢条枚⑤,乘⑥载甚详密。盖自铜盘铭丘,汗竹演派⑦,景龙《氏族表》⑧,《元和姓纂》,《名士传》⑨,《人物志》,温彦博⑩、李习之11等碑,述三仁建德,九牧流庆12,煌炽昌蔓。噫,其盛矣!
公又示历世绘象,昉13于睦州14,继以九牧,以底于公15累二十辈,为之列赞,目曰世德。俾作叙系,自或者以程叔子16疑缪于一发17之论,往往后此夫刍灵18木俑靡矣。彼铸金怀忠19,雕木广孝,君子不废,至于麒麟、云台、凌烟20之作驱逐,旁求21之华尘吾独不得,以是比于裳衣、宗器之万一欤?故曰君子不废也。意者22君子之所以孝也,则因而进之。其骨干,忠孝;肤肉,遗则;血脉,典秩;毛发,文华。而秉执精神,含蓄元气,以致象贤保遗23之力来晜云仍24,后世万子孙无替也。则图也者,直羮墙25乎哉。
中丞公祯符26当世,其出处如睦州27,劲节如邵州28,文业如江陵29。余并无忝于乎其坐,食于是也久矣。夫予敢集诗以谓公,以至其后人盖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30,“子子孙孙,勿替引之”31。
  
【注释】
①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版《怀星堂集》卷二十五。
按,本文乃明朝江南名士祝枝山所作。祝允明善书,其文也富瞻华丽,令人炫目。本文乃作者针对林俊所藏林氏之“历世绘象”所发的议论。文中大开大合,作者认为,林俊所藏之图,对于林氏后人来说,“直羮墙乎哉”,是林氏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传达的是“怀忠”、“广孝”的精神。作者希望这种精神永远传扬,“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本文用语古奥,句式多变,气韵充沛。其如“铜盘铭丘,汗竹演派”、“其骨干,忠孝;肤肉,遗则;血脉,典秩;毛发,文华”等,铿锵有力,慷慨激昂。
②祝允明(1460—1526),江苏长洲人,字希哲。因右手拇指旁天生一小指,自号枝山,世亦称“祝京兆”。弘治举人,曾官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一生仕途不顺。后就自我放逐。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擅长书法,小楷、行书、狂草都很有名。与王宠、文徵明并为明中期书家代表。
③林俊(1452—1527),字待用,一作大用,号见素、云庄,福建莆田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老臣。成化十四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员外郎。上疏请斩妖僧继晓,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弘治元年(1488),擢云南副使。弘治五年(1492),调湖广,后起南京右佥都御史。正德时,进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四川。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朝有大政,必侃侃陈论,持正不避嫌。因屡见恪,遂于嘉靖二年(1523)七月二十二日致仕。“大礼”议起,与杨廷和合,又因世宗杖决大臣,乃数上疏力救。嘉靖六年四月卒,年七十六。弘治七年夏六月,《明伦大典》成,追论林俊附和杨廷和罪,削其官。隆庆初复官,赠少师,谥贞肃。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④箓:原指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这里指簿籍。《新唐书·许世绪传》:“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
⑤本柢(dǐ):本源,根源。柢,树木深入地底的根。  条枚:枝干。《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朱熹集传:“枝曰条,榦曰枚。”
⑥乘(shèng):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来因此用于称一般的史书。
⑦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崆山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  演派:分支,分流。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今世全真道人所谓‘龙门法派’者,皆本之邱长春……邱长春曾主其席,演派至今遍天下也。”
⑧按,唐代姓氏学大盛,太宗曾命诸儒撰《氏族志》一百卷。景龙中(707—709),柳冲撰《大唐姓系录》二百卷。其后又有韦述的《开元谱》、柳芳的《永泰谱》,而尤以林宝的《元和姓篡》十八卷最为著名。
⑨《名士传》:东晋文学家、史学家袁宏所著。袁宏,字彦伯,陈郡阳夏,人。文笔典雅,才思敏捷,为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后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袁宏的主要成就在史学上。著《后汉纪》三十卷,《正始名士传》三卷,《竹林名士传》三卷,《中朝名士传》若干卷,《集》二十卷。
⑩温彦博(574—637),字大临,山西人。《新唐书》载其“通书记,警悟而辩。开皇末,对策高第,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尝以并州道行军长史,与突厥战于太谷,军败被执。突厥数问唐兵多少,及国内虚实,不肯对,乃囚之阴山苦寒地。太宗即位,突嵌归款,始得还。贞观中,迁中书令,封虞国公,进尚书仆射。性周慎,既掌机务,谢宾客不通,进见必陈政事利害。帝数褒美之。卒,谥恭。著文集二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按,林氏族谱多收录“唐贞观六年四月朔,中书令西河公并州温彦博撰”《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研究者对其真实性多有怀疑,祝允明在此文中引用之,说明至少在祝允明生活的时代,此文已广为流行。
11李翱(772—841),唐代赵郡人。字习之。贞元十四年(789)进士,始任校书郎,元和初改国子博士、史馆修撰。权知职方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1)加考功员外郎,兼修国史。性刚真,不得要职。太和初,拜中书舍人。后历任少府少监,郑州、桂州、潭刺史,桂管都防御使、湖南观察使,户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等。从韩愈学文,文章被当时所崇。有《李文公集》。卒后谥文。
按,林氏族谱多言李翱作比干庙碑,本文亦此。该说有误。“李翱”应为“李翰”。李翰《商少师碑》被收入《全唐文》,原碑现存卫辉比干庙碑廊。
12庆: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
13昉(fǎng):日初明。引申为起始。
14林披(733—802),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752)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司马、康州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州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林披是大多数莆田林氏的祖先。
15底:达到。
16程叔子: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学者称 伊川先生。洛阳人。与其兄程颢均受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讲学达三十余年。二程兄弟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中。
17一发:一根头发。比喻微小的事物或见解。
18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礼记·檀弓下》:“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郑玄注:“刍灵,束茅为人马,谓之灵者,神之类。”孙希旦集解:“涂车刍灵,皆送葬之物也。”
19按,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乃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20按,甘露三年(前51),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东汉明帝永平三年(60),汉明帝刘庄在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功臣之像,称云台二十八将。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21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汉·孔融《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22意者:表示测度。大概或许恐怕。
23象贤:谓能效法先人的贤德。《书·微子之命》:“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郑玄注:“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24来晜(kūn)云仍:即“晜仍云来”。指后世子孙繁衍昌盛。晜仍,即“昆仍”,后代子孙。仍,晜孙之子。宋·楼钥《颜侍郎挽词》:“清忠与公恕,馀庆启昆仍。”宋·沉作喆《寓简》:“予因以稽考笔法渊源,自其曾高至于昆仍云来。”
25羹墙:按,古语有“羹墙之思”。从墙壁上、羮汤中能看到所思慕人的影子。比喻对先贤的思慕。
26祯符:祥瑞,吉兆。《南史·宋纪中·文帝》:“徐羡之、傅亮等以祯符所集,备法驾奉迎。”
27出处:行进和静止。宋·陆游《雨复作自近村归》:“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  睦州:指睦州刺史林披。
28邵州:指邵州刺史林蕴。
29江陵:指江陵刺史林藻。
30按,语出《诗经·小雅·裳裳者华》。
31按,语出《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替,废。意为:但愿子孙后代,切勿废弃祭礼的法度,要把它延续下去。
本文转载自寻根网www.xungen.so,原文地址:http://www.xungen.so/Html/?550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2 16:39 , Processed in 0.07304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